直肠炎症状因病情轻重、个体差异而异,肠道相关症状有腹泻(粪便多样,不同病因特点有别)、腹痛(下腹隐痛、胀痛或绞痛等)、里急后重(便意频繁、排便量少、肛门坠胀);全身症状有发热(部分低热,感染重时高热)、乏力(全身没力、精神差);其他症状有黏液脓血便(黏膜严重炎症时出现)、肛门直肠不适(有烧灼感、瘙痒感等)。
一、肠道相关症状
1.腹泻
多数直肠炎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粪便的性状多样,可为稀便、黏液便甚至脓血便。例如,炎症刺激直肠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腹泻。不同病因引起的直肠炎腹泻特点有所差异,感染性直肠炎可能腹泻次数相对较多,且粪便中可能含有更多的病原体相关成分;而一些非感染性直肠炎,如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直肠炎,腹泻可能伴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儿童患者,频繁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要密切关注其补液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腹泻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需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
2.腹痛
直肠炎患者可能出现下腹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当直肠炎症刺激周围神经时,会引起腹痛症状。例如,炎症导致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引发疼痛。在女性患者中,需要注意与妇科疾病引起的腹痛相鉴别;对于有既往肠道手术史的患者,要考虑是否有术后肠粘连等因素叠加导致的腹痛情况。
3.里急后重
患者常有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很少,有肛门坠胀感,总是感觉排便不尽。这是因为直肠炎症刺激直肠肛门部位的神经,导致排便反射异常。里急后重症状在细菌性直肠炎等疾病中较为常见,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出频繁去厕所但每次排便量少的情况,需要家长仔细观察;老年患者若出现里急后重,要警惕肠道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部分直肠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但如果是感染较重的直肠炎,如细菌感染引起的直肠炎,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发热是身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炎症因子释放会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儿童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时更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防止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老年患者发热可能提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需要积极查找感染源并进行相应处理。
2.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精神状态较差。这是由于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以及发热等因素导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出现乏力症状。对于患有直肠炎的患者,尤其是病情持续时间较长的,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帮助身体恢复体力。儿童患者乏力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不愿玩耍等;老年患者乏力可能影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三、其他症状
1.黏液脓血便
当直肠黏膜炎症比较严重时,会出现黏液脓血便,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液。这是因为炎症导致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血管破裂出血,与黏液混合排出体外。例如,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常出现黏液脓血便的症状。在儿童患者中,出现黏液脓血便需要考虑感染性肠炎等疾病,要及时进行大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对于老年患者,要警惕肠道恶性肿瘤的可能,进一步完善肠镜等检查以排除严重疾病。
2.肛门直肠不适
患者可能感觉肛门直肠部位有烧灼感、瘙痒感等不适。这是由于直肠炎症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和黏膜引起的。肛门直肠不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久坐或排便后更为明显。儿童患者肛门直肠不适可能不会准确表达,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搔抓肛门等异常行为;老年患者由于皮肤较为干燥等因素,可能瘙痒感更为明显,要注意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