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手术分为减压手术和非减压手术。减压手术包括单纯椎板切除术(适用于特定腰椎管狭窄且情况特殊人群)、椎板减压+神经根管减压术(适用于合并神经根管狭窄人群)、减压+椎间融合术(适用于伴腰椎不稳人群,需考虑不同人群影响);非减压手术包括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适用于部分椎间盘突出致腰椎管狭窄人群,需考虑不同人群情况)、动态稳定手术(适用于轻度腰椎管狭窄且脊柱稳定性略有下降人群,需考虑不同人群适用性)。
一、减压手术
(一)单纯椎板切除术
1.适用情况:主要适用于黄韧带肥厚、单纯椎板增生内聚导致的腰椎管狭窄,尤其是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
2.操作原理:通过切除部分椎板,扩大椎管的矢状径和横径,解除对椎管内神经组织的压迫。对于因椎板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因素引起的中央管狭窄有较好的减压效果。
3.对不同人群影响: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加强术后护理,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于年轻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遵循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
(二)椎板减压+神经根管减压术
1.适用情况:当腰椎管狭窄同时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时,如侧隐窝狭窄导致神经根受压,此手术较为适用。
2.操作原理:在进行椎板减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包括切除增生的关节突内侧部分等,以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压迫。对于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神经根受压症状的患者效果较好。
3.不同人群考虑:女性患者在术后康复中需注意身体的恢复节奏,避免过度劳累;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久坐、弯腰工作等,术后需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降低复发风险;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等恢复进程。
(三)减压+椎间融合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腰椎管狭窄同时伴有腰椎不稳的患者,如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且存在椎体间不稳定的情况。
2.操作原理:在减压的基础上,通过植骨融合等方式使相邻椎体间达到骨性融合,从而稳定脊柱,进一步解除椎管内神经组织的压迫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3.人群影响:儿童一般不采用该手术方式,因为儿童脊柱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融合术可能影响脊柱生长;妊娠期女性进行该手术需谨慎评估,因为手术及术后恢复可能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需多学科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手术;有严重心肺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对心肺功能等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手术安全。
二、非减压手术
(一)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
1.适用情况:对于部分由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椎管狭窄,且突出的椎间盘是主要致压因素的患者适用。
2.操作原理:通过椎间孔或椎板间入路,利用内镜技术直接去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从而减轻对椎管内神经的压迫。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3.人群考虑: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前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女性患者在术后需注意切口的护理,避免感染等情况;有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的患者,手术操作可能相对复杂,需充分评估手术难度;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手术出血风险,术前需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二)动态稳定手术
1.适用情况:主要适用于轻度腰椎管狭窄且脊柱稳定性略有下降,但尚无严重不稳的患者。
2.操作原理:通过植入动态稳定装置,在维持脊柱一定活动度的同时,减轻椎间关节的应力,从而延缓疾病进展,减轻椎管狭窄相关症状。
3.人群影响:儿童不适合该手术;妊娠期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一般不选择该手术;有脊柱肿瘤等基础病史的患者不适用该手术,因为动态稳定手术无法解决肿瘤等原发病因导致的椎管狭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