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监护、液体复苏、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菌药物应用、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密切监护生命体征等,液体复苏要依患者情况调整,营养支持分肠内外;药物治疗中抑制胰液分泌用质子泵等及生长抑素类,抑制胰酶活性用加贝酯等;抗菌药物根据感染证据选敏感药;内镜治疗用于胆源性胰腺炎;手术在非手术无改善或有并发症时进行,方式有坏死组织清除等,儿童和老年患者治疗需特殊考量。
一、一般治疗
(一)监护
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器官功能等进行密切监护,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等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因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更需加强监护频率;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监护也尤为重要,要关注其各器官功能的细微变化。
(二)液体复苏
迅速纠正患者的循环血容量不足,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维持有效血容量,保证各脏器的灌注。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调整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体液量相对占比与成人不同,补液时需更精准计算;老年患者心肾功能可能相对较弱,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心功能和肾功能情况,防止补液过多导致心衰或肺水肿等并发症。
(三)营养支持
在疾病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病情稳定、肠道功能允许时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儿童患者的营养支持要考虑其生长发育需求,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等摄入;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和营养制剂很关键。
二、药物治疗
(一)抑制胰液分泌
1.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液分泌。如质子泵抑制剂中的奥美拉唑等,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大多数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但儿童患者使用需谨慎评估,老年患者若有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要调整剂量。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可抑制胰泌素和缩胆囊素刺激引起的胰液分泌,减少内脏血流,抑制胰酶合成等。例如奥曲肽,能通过静脉给药发挥作用,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儿童患者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老年患者也要关注其对药物的代谢情况。
(二)抑制胰酶活性药物
如加贝酯等,可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多种胰酶的活性,从而减轻胰腺自身消化。但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儿童患者使用此类药物需权衡利弊,老年患者若有出血倾向等情况要谨慎使用。
三、抗菌药物的应用
对于有感染证据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和生理特点,选择抗菌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感染风险,用药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和基础疾病情况,防止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四、内镜治疗
对于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在适当的时机可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内镜治疗手段,如取出胆管结石等,解除胆道梗阻,从而缓解胰腺炎病情。但要严格掌握内镜治疗的时机和适应证,儿童患者进行内镜治疗风险相对较高,需谨慎评估;老年患者若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也要综合考虑其耐受性等情况。
五、手术治疗
(一)手术时机
一般在经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病情无改善,或出现胰腺坏死感染、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时考虑手术治疗。
(二)手术方式
包括坏死组织清除术、腹腔引流术等。儿童患者进行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和手术对身体的影响;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前要全面评估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手术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