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损伤会引发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受限、髌骨异常活动(骨折相关)、淤血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在这些表现上有差异,生活方式和病史也会对相关表现产生影响。疼痛位置在膝关节前方,程度、持续时间因损伤程度而异;肿胀因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所致,程度和消退时间受年龄等因素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程度不同,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别;髌骨骨折等严重损伤会有异常活动,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淤血范围和严重程度与损伤程度相关,不同人群淤血吸收情况不同。
持续时间:急性髌骨损伤导致的疼痛如果是单纯的挫伤等,可能在休息数天至1-2周内逐渐缓解,但如果是髌骨骨折等较严重损伤,疼痛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数周、数月,且在未得到有效治疗时难以自行缓解。
肿胀
表现与机制:髌骨损伤后膝关节周围常出现肿胀,这是因为损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肿胀程度因人而异,轻度损伤可能仅表现为局部轻微的肿胀,皮肤外观无明显异常;严重损伤时肿胀明显,膝关节周围组织隆起,皮肤可能出现发亮、温度升高等表现。儿童的皮肤较薄,肿胀可能更容易被察觉,而且儿童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肿胀消退的时间也会因损伤程度而异;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消退可能较缓慢。生活方式上,运动强度大、运动姿势不当导致的髌骨损伤,肿胀可能在损伤后较快出现;有膝关节慢性疾病的人群,再次损伤后肿胀可能更顽固。病史方面,有过膝关节肿胀病史的人群,再次髌骨损伤时肿胀可能更易发生且恢复相对较慢。
膝关节活动受限
活动范围变化:髌骨损伤会导致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患者可能发现屈膝或伸膝到一定角度时出现疼痛,从而不敢完全屈曲或伸直膝关节。例如,正常屈膝可达到135°-150°左右,髌骨损伤患者可能只能屈膝到100°左右就因疼痛而无法继续。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受限的表现不同,儿童由于膝关节结构相对较软,活动受限可能表现为不愿做一些需要屈膝或伸膝的动作,如奔跑、跳跃等;老年人由于本身关节活动度可能已有一定下降,髌骨损伤后活动受限可能会使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坐立起身等受到明显影响。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膝关节灵活性较差,髌骨损伤后活动受限可能更明显;而经常运动的人群突然出现活动受限会更不适应。病史方面,有膝关节活动受限病史的人群,髌骨损伤后活动受限可能会加重原有的功能障碍。
髌骨异常活动(骨折相关)
具体表现:如果髌骨发生骨折等较严重损伤,在膝关节活动时可能会感觉到髌骨有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髌骨是随着膝关节的屈伸在相对稳定的轨迹上运动,而骨折后髌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会出现不正常的移动。这种情况在儿童中由于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骨折后的异常活动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一旦出现也需要及时识别。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髌骨骨折后异常活动可能相对更容易被触及,但也更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准确判断。生活方式上,从事高风险运动(如滑雪、篮球等)导致髌骨骨折的人群,骨折后异常活动表现可能更典型;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即使受到相对较轻的外力也可能发生髌骨骨折并出现异常活动。
淤血
出现情况:髌骨损伤后,局部皮下可能出现淤血,表现为皮肤出现青紫色斑块。淤血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与损伤程度相关,轻度损伤淤血范围较小,严重损伤时淤血范围可能较广,甚至蔓延至膝关节周围较大区域。儿童皮肤较嫩,淤血可能更容易显现,而且由于儿童新陈代谢快,淤血吸收相对可能较快,但也需要密切观察;老年人血液循环差,淤血吸收可能较慢,且长期存在淤血可能会影响局部组织的恢复。生活方式中,碰撞等导致的髌骨损伤淤血情况与碰撞的力度和部位有关;有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群,即使是轻微的髌骨损伤也可能出现较严重的淤血情况,因为他们的凝血功能可能存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