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性疾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儿童等易发病,局部有鼻塞、流脓涕等症状,全身症状因急慢性而异;鼻窦癌是鼻窦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不明,多见于中老年人,局部有鼻塞、血涕等症状,晚期有恶病质表现;影像学上鼻窦炎鼻窦CT可见黏膜增厚等,MRI显示黏膜病变更清晰,鼻窦癌CT可见软组织肿块及骨质破坏,MRI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更好;病理学上鼻窦炎无肿瘤细胞,鼻窦癌有异型肿瘤细胞可明确病理类型。
一、疾病定义与发病机制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病原体主要为病毒、细菌或真菌等。鼻窦黏膜受到感染后出现水肿、充血,黏液分泌增多,导致鼻窦通气引流障碍。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因鼻窦解剖结构特点及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病相对常见;生活中长期接触污染空气、过敏体质者易诱发鼻窦炎。
鼻窦癌:是发生于鼻窦的恶性肿瘤,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长期炎症刺激(如慢性鼻窦炎反复刺激鼻窦黏膜)、接触致癌物质(如长期接触镍等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暴露、病毒感染(如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等)等因素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
二、临床表现差异
鼻窦炎
局部症状:主要有鼻塞,多为持续性,因鼻黏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潴留所致;流脓涕,可为黄色、绿色脓性分泌物;嗅觉减退,多为暂时性,与鼻窦通气引流不畅及嗅区黏膜受炎症刺激有关。
全身症状:急性鼻窦炎可伴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慢性鼻窦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有头昏、易倦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表现略有差异,儿童鼻窦炎可能出现咳嗽、呕吐、腹泻等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易被误诊。
鼻窦癌
局部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进展,可出现单侧进行性鼻塞,肿瘤增大堵塞鼻腔引起;血涕或鼻出血,肿瘤表面破溃出血所致;面部疼痛或麻木感,肿瘤侵犯周围神经或骨质引起;单侧脓血鼻涕,肿瘤坏死感染产生;眼球移位、流泪、视力下降等,肿瘤侵犯眼眶时出现。
全身症状:晚期可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恶病质表现,不同年龄患者全身症状出现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肿瘤进展速度、患者自身状况等有关,中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对肿瘤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恶病质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鼻窦炎
鼻窦CT:可见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内可见液平面或软组织密度影,窦壁骨质一般无破坏,各鼻窦腔形态可基本正常或轻度变形,不同年龄患者鼻窦CT表现因鼻窦发育阶段不同有一定差异,儿童鼻窦发育未完善,影像学表现需结合年龄综合判断。
鼻窦MRI:可更清晰显示鼻窦黏膜病变情况,T2加权像上黏膜呈高信号,窦腔内液体信号根据积液性质有所不同,对判断鼻窦炎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有一定帮助。
鼻窦癌
鼻窦CT:可见鼻窦内软组织肿块,窦壁骨质呈侵蚀性破坏,肿瘤侵犯周围结构时可见相应表现,如侵犯眼眶导致眼眶骨质破坏、眼球移位等,不同年龄患者骨质破坏特点可能因骨骼发育成熟度不同而有差异,成年人骨质较坚实,肿瘤破坏骨质表现相对典型,儿童骨质相对疏松,破坏表现可能不典型。
鼻窦MRI:能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结构的关系,肿瘤在T1加权像上多呈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多有明显强化,有助于评估肿瘤范围及制定治疗方案。
四、病理学检查区别
鼻窦炎:病理学检查可见鼻窦黏膜上皮增生,固有层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无肿瘤细胞。
鼻窦癌:病理学检查可发现异型的肿瘤细胞,根据肿瘤细胞的形态、分化程度等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如鳞状细胞癌、腺癌等不同病理亚型,这是鉴别两者的金标准,不同年龄患者在病理学检查取材时需注意操作规范,确保获取有代表性的组织标本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