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与功能锻炼分早期、中期、后期阶段,各有不同练习内容;饮食营养要注意钙、维生素、蛋白质的合理摄入;生活环境需保证安全,床铺合适;要定期复查,按要求时间和内容检查调整方案,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患者健康。
1.早期阶段:在医生指导下开始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练习,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多次。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适用,能为后期功能恢复打下基础。对于老年患者,可适当缩短单次练习时间,增加练习次数;儿童患者则需在医护人员精准指导下进行适合其年龄的轻度练习。
2.中期阶段:当骨折有一定稳定性后,可在康复治疗师辅助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髋关节的屈伸、外展等活动,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一般每天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对于年轻患者,可适当加大活动幅度;女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关节损伤,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
3.后期阶段:逐步增加负重练习,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进行行走训练。训练时要注意步态的正确性,保证身体平衡。不同年龄患者恢复到完全负重的时间不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适应;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稳定,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饮食营养
1.钙的摄入:保证充足的钙摄入,如多食用牛奶、豆制品、虾皮等食物。成年患者每天钙摄入量建议在800-1000毫克,老年患者可适当增加至1000-1200毫克。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钙需求更高,每天需1000-1300毫克。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更要注重钙的补充,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
2.维生素摄入: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C等,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合成,对骨折愈合有帮助。女性患者在饮食上可根据自身生理周期适当调整,保证营养均衡;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饮食方式,如少食多餐,确保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
3.蛋白质补充:适量摄入蛋白质,如瘦肉、鸡蛋、鸡肉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生长的重要物质。骨折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可根据体重计算,每千克体重1-1.5克。对于术后患者,蛋白质需求可能会增加,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供应以促进骨折愈合,但有肾脏疾病的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应遵循医生的特殊饮食建议。
生活环境
1.居住环境安全:居住场所应保持地面干燥,无杂物堆放,防止患者滑倒。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可在卫生间、过道等易滑倒区域安装扶手。有视力障碍的患者更要确保居住环境的通道清晰,光线充足。女性患者在整理家居时要注意避免因物品摆放不当导致意外碰撞,要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空间。
2.床铺选择:选择合适的床铺,床垫不宜过软,以保证患者卧床时身体处于良好的支撑状态,减少对骨折部位的不良影响。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定期更换体位,预防压疮,不同年龄患者更换体位的频率有所不同,老年患者一般2-3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儿童患者也要注意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定期复查
1.复查时间: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一般在骨折后的1、2、3个月等时间点进行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生长发育快,复查频率可能相对更高;老年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相对缓慢,也需更密切关注骨折愈合进程。
2.复查内容:复查时主要检查骨折部位的对位对线情况、愈合情况等。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康复治疗方案。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复查时要同时监测血压等指标,确保整体健康状况良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骨折顺利愈合和患者整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