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粘连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子宫内膜损伤相关因素(如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子宫手术史相关因素(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等其他子宫手术)以及感染相关因素(如宫腔感染、其他部位感染蔓延),这些因素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子宫内膜或子宫局部环境,增加胎盘粘连风险。
一、子宫内膜损伤相关因素
(一)人工流产史
多次人工流产会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女性进行人工流产时,手术器械会刮擦子宫内膜,反复的人工流产会使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基底层是子宫内膜再生的重要结构,基底层受损后,子宫内膜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下降。例如,有研究表明,既往有3次及以上人工流产史的女性发生胎盘粘连的风险明显高于无人工流产史的女性。从年龄因素来看,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若频繁进行人工流产,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更严重,因为此阶段女性生殖系统相对活跃,子宫内膜的自我修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多次损伤影响而降低。生活方式方面,频繁人工流产的女性往往没有良好的避孕意识,这也增加了再次意外妊娠进行人工流产的可能,进而加重子宫内膜损伤风险。
(二)剖宫产史
剖宫产手术会切开子宫肌层,子宫切口愈合过程中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修复。子宫下段是剖宫产切口的常见部位,此处的子宫内膜修复不良,当再次妊娠时,胎盘容易植入到子宫下段,引发胎盘粘连等问题。对于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尤其是多次剖宫产的女性,风险更高。年龄上,生育年龄的女性剖宫产次数越多,子宫肌层和子宫内膜的损伤累积越严重,发生胎盘粘连的概率越大。生活方式中,剖宫产术后如果恢复不佳,也可能影响子宫局部的环境,增加胎盘粘连风险。
二、子宫手术史相关因素
(一)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会破坏子宫肌层结构,即使肌瘤剔除后,子宫肌层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再次妊娠时胎盘着床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胎盘粘连。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层的损伤程度不同,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相对浆膜下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层的损伤更大,发生胎盘粘连的风险也更高。从年龄角度,年轻的生育年龄女性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肌层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多次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层的损伤反复积累,胎盘粘连风险会显著增加。
(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等其他子宫手术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等子宫手术也可能对子宫内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使得胎盘着床时容易发生粘连。例如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若操作不当,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影响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从而为胎盘粘连埋下隐患。年龄较轻的女性进行此类手术时,由于生殖系统处于相对活跃状态,术后子宫内膜的修复情况如果不佳,更易导致胎盘粘连。
三、感染相关因素
(一)宫腔感染
孕期或非孕期的宫腔感染会影响子宫局部的微环境。例如孕期发生阴道炎等疾病未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能上行感染宫腔,导致子宫内膜炎等宫腔感染情况。宫腔感染会使子宫内膜出现炎症反应,影响胎盘的正常着床和种植,增加胎盘粘连的发生概率。对于有生殖道感染病史的女性,尤其是反复发生宫腔感染的女性,发生胎盘粘连的风险较高。年龄方面,育龄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相对脆弱,更容易受到宫腔感染的影响,从而增加胎盘粘连风险。生活方式上,不注意个人卫生、有多个性伴侣等情况会增加宫腔感染的风险,进而提高胎盘粘连的发生可能。
(二)其他部位感染蔓延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盆腔炎等,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原体可能蔓延至宫腔,引起宫腔感染,最终导致胎盘粘连。例如盆腔炎反复发作时,炎症可能通过输卵管等途径波及宫腔,影响子宫内膜的状态,使得胎盘着床异常,增加胎盘粘连的几率。年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影响,生育年龄女性盆腔炎反复发作对宫腔环境的破坏更明显,从而提升胎盘粘连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