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危险因素(戒烟限酒、谨慎用药)、定期体检及监测(定期胃镜、监测幽门螺杆菌)可预防慢性萎缩性胃炎,高危等人群需按要求进行相应检查和处理。
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规律进餐: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过饱。研究表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节律,增加胃部负担,从而可能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防御功能。例如,长期不定时进食的人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胃黏膜免受自由基的损伤;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出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少对胃部的不良刺激。同时,减少辛辣、油腻、腌制、烟熏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长期食用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风险。
2.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胃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胃黏膜的营养供应,增强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可适当调整。例如,年轻人可以选择较为剧烈的运动方式来达到健身效果;老年人则更适合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对胃部造成不良影响。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在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二、避免危险因素
1.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胃黏膜,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修复功能,还会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以及胃部肿瘤的发生几率。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家属也应给予支持和监督,帮助吸烟者逐渐摆脱烟瘾。
限酒:过量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导致酒精性胃炎,进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这里的酒精量换算为啤酒约750毫升、葡萄酒约250毫升、38度白酒约75毫升、高度白酒约50毫升。有肝脏病史、胃部病史等特殊人群应严格限制饮酒甚至戒酒。
2.谨慎用药: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糖皮质激素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尽量选择对胃黏膜刺激较小的药物剂型,或同时配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例如,因病情需要必须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胃黏膜保护药物来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对于有药物过敏史或特殊病史的人群,在用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情况,以便医生合理选择药物。
三、定期体检及监测
1.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对于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家族史、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部不适症状(如上腹疼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胃部病变并及时干预。一般来说,高危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普通人群如有胃部不适也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胃部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检查间隔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例如40岁以上人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也可考虑定期进行胃镜筛查。
2.监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应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尿素呼气试验等。一旦发现感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其家庭成员也应进行相应的检测,以防交叉感染。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且治疗方案与成人有所不同,如有相关疑虑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检测和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