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有休息制动(如减少手部过度活动、佩戴腕关节支具)、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可配合药物外敷)、局部封闭治疗(儿童慎用,成年人需专业医生操作);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3-6个月无效者(儿童慎选),手术是切开狭窄腱鞘解除卡压,术后需精心护理和制定康复计划。
一、非手术治疗
1.休息制动
对于因过度使用手腕导致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尤其是长期从事手工劳作、频繁使用手腕进行重复性动作的人群,如裁缝、键盘录入员等,充分休息并制动手腕至关重要。通过减少手腕的活动,可避免进一步刺激炎症部位,让受损的腱鞘有机会自行修复。例如,减少长时间打字、织毛衣等活动,让手腕得到放松。对于儿童患者,若因玩耍时过度使用手腕引发该病症,也需限制其过度的手部活动,保证充足休息。
佩戴支具:可使用腕关节支具将手腕固定在中立位,这样能有效限制桡骨茎突及其周围组织的活动,减轻腱鞘的摩擦和炎症反应。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佩戴合适的腕关节支具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成年人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佩戴,儿童则需在家长的监督下正确佩戴,确保支具位置合适,既不影响正常的必要活动,又能充分发挥制动效果。
2.局部热敷
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对于因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导致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可每日进行数次热敷。一般采用温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热敷时需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把控,避免儿童因感觉不敏感而烫伤,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温度和时间。例如,成年人热敷时温度可稍高些,但也不宜超过50℃,儿童热敷温度应控制在40℃左右。
药物外敷:可选用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外敷剂,通过皮肤渗透作用,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中药外敷剂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过敏史等进行合理选用。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中药成分,选择相对温和且经过临床验证安全的外敷药物。成年人则可根据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来选择合适的中药外敷剂,如一些含有乳香、没药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药物的制剂。
3.局部封闭治疗
局部封闭治疗是将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等)与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等)混合后注射到腱鞘内,起到抗炎、减轻粘连的作用。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发育尚未完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需谨慎,一般不首先考虑局部封闭治疗,除非经过严格评估且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成年人在考虑局部封闭治疗时,需由专业医生操作,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和注射部位,以避免出现局部感染、肌腱断裂等并发症。注射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无过敏、局部肿胀加重等情况。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对于经过长时间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如非手术治疗3-6个月后症状仍无明显缓解,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一些手工劳动者,经过长时间休息、热敷、封闭等治疗后,手腕仍疼痛剧烈,无法进行正常工作,此时手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治疗需极其谨慎,只有在病情非常严重,严重影响手部功能发育时,才会在充分评估风险后考虑手术,且手术方式和药物选择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
2.手术方法
手术主要是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对肌腱的卡压。手术过程中需注意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要求不同,儿童患者由于手部解剖结构相对稚嫩,手术操作更需轻柔、准确,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术后要对伤口进行精心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促进手部功能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