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用长腿石膏托等固定;手术治疗针对移位明显、粉碎性骨折等,有钢丝环扎、张力带钢丝固定等方式;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各期有相应锻炼;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比如一些儿童患者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可优先考虑保守治疗。对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时,也常考虑保守治疗。
2.具体措施:通常采用长腿石膏托或管型固定患肢于伸直位,一般固定6-8周。在此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肿胀情况、血液循环以及骨折端的对位情况等。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移位明显的骨折:当髌骨骨折移位超过2-3毫米时,多需手术治疗。例如青壮年患者发生髌骨骨折且移位较明显,因为其活动量较大,为了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通常需要手术干预。
粉碎性骨折:髌骨粉碎性骨折一般也建议手术治疗,以恢复髌骨的正常解剖结构。
2.手术方式
钢丝环扎术:适用于无严重粉碎的髌骨骨折。通过钢丝环绕髌骨,起到固定骨折块的作用。
张力带钢丝固定术:是治疗髌骨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利用张力带原理,将钢丝或克氏针与钢丝组合,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髌骨部分切除术和髌骨全切除术:对于严重粉碎且无法修复的髌骨骨折,可考虑髌骨部分切除术或全切除术,但这会对膝关节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肌肉收缩锻炼:术后早期就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比如患者平卧,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股四头肌,每次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踝泵运动:患者踝关节进行屈伸活动,如同泵的抽水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
膝关节屈伸活动: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开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可借助CPM(持续被动活动仪)辅助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加,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例如从30°左右开始,逐步增加到90°左右。
拄拐行走: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患者可在他人搀扶下或借助拐杖部分负重行走,逐渐增加负重程度。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
加强膝关节功能锻炼:进行膝关节屈伸的主动锻炼,如坐位垂腿、站立位伸屈膝关节等,同时可进行步态训练,恢复正常行走功能。
力量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腘绳肌等的力量训练,可通过抗阻训练等方式进行,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稳定膝关节。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髌骨骨折后,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固定的松紧度,避免影响骨骼生长。康复训练时要根据儿童的配合程度适当调整,家长要积极协助儿童进行康复锻炼,并且定期带儿童进行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发育情况。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治疗时固定可能相对不够牢固,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预防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在营养方面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折愈合和维持骨骼健康。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影响膝关节恢复的不良姿势和活动,比如长时间穿高跟鞋等。同时在心理上要给予关注,因为骨折可能会对其日常生活和外貌等产生一定影响,要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
4.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治疗髌骨骨折时要兼顾基础病的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骨折愈合和伤口恢复;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手术和康复过程中心血管方面的风险,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