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受伤右手第5掌骨骨折可由直接暴力(交通事故、重物砸伤)和间接暴力(手部扭转、摔倒时手部撑地)引起,现场需制动、冷敷,就医后经影像学检查,可选择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训练分早期(固定期间手指活动)、中期(拆除固定后掌指及腕关节活动)、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后力量及精细动作训练),不同年龄段人群训练需注意差异。
一、意外受伤右手第5掌骨骨折的原因
1.直接暴力
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中,如手部被车门挤压、被运动的车辆部件撞击等,力量直接作用于第5掌骨,可导致骨折。例如,高速行驶的车辆急刹车时,手部意外碰到车内硬物,就可能引发第5掌骨骨折。
重物砸伤:工作或生活中,手部被重物直接砸中,像建筑工地上的砖块、重物掉落砸到手,这种直接的外力冲击会使第5掌骨承受过大压力而骨折。
2.间接暴力
手部扭转:当手部处于扭曲状态时,力量传导至第5掌骨引起骨折。比如打篮球时,手指与他人发生碰撞,手部过度扭转,导致第5掌骨受力不均而骨折。
摔倒时手部撑地:摔倒时手掌撑地,力量通过手腕传导至第5掌骨,若力量过大,可造成第5掌骨骨折。不同年龄段人群摔倒时的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时摔倒撑地,老年人因骨质疏松等原因,摔倒后更易发生此类骨折。
二、意外受伤右手第5掌骨骨折的处理方法
1.现场急救
制动:立即停止活动,用木板、硬纸板等将右手固定,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移位。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既要固定牢靠,又不能影响血液循环。
冷敷:如果受伤部位有肿胀,可使用冰袋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将冰袋接触皮肤,可包裹毛巾后再冷敷。
2.就医诊断
影像学检查:到达医院后,通常需要进行X线检查,以明确第5掌骨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等)和移位情况。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CT检查,更清晰地了解骨折细节。
3.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如果骨折移位不明显,医生会通过手法将骨折端复位,然后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在此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固定时间可能较短;老年人由于骨折愈合能力较差,固定时间可能较长,且要密切关注骨质疏松等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当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难以维持复位效果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开皮肤,将骨折端复位后用钢板、钢针等内固定物固定。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严重移位、不稳定的情况。术后需要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同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手部功能恢复。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手指活动:在骨折固定后,可进行未固定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例如,缓慢地屈伸受伤手的其他手指,每次活动10-15次,每天3-4组。儿童在康复训练时需要家长协助,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规范性;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活动强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2.中期康复(拆除固定后)
掌指关节和腕关节活动:拆除外固定后,逐渐开始进行右手第5掌骨附近的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可以借助健手辅助受伤手进行活动,活动幅度逐渐增加。例如,用健手握住受伤手的手指,缓慢地进行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每次活动15-20次,每天4-5组。
3.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
力量训练:当骨折基本愈合后,可进行手部力量训练,如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还可以进行一些精细动作训练,如捡拾小珠子等,恢复手部的精细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在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强度,儿童不宜过度用力,老年人要避免造成手部疲劳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