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韧带损伤分为前交叉、后交叉、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有相应表现;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有指征时,术后康复);预防需运动前热身、选合适装备、合理运动。
一、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分类及表现
膝关节韧带主要包括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损伤时,患者常感觉膝关节有撕裂感,随后出现肿胀、疼痛,屈伸活动受限,特别是旋转活动时症状明显;后交叉韧带损伤多有明显外伤史,膝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屈伸功能受影响,且可能有膝关节松弛感;内侧副韧带损伤时,膝关节内侧会有疼痛、肿胀,按压内侧副韧带部位有明显压痛,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可呈阳性;外侧副韧带损伤则表现为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按压外侧副韧带处有压痛,外翻应力试验呈阳性。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生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概率可能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差异,比如爱好运动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男性可能因运动强度较大等原因损伤风险略高。
二、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各种应力试验来初步判断韧带损伤情况,如前交叉韧带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等;后交叉韧带的后抽屉试验等;内外侧副韧带的内外翻应力试验等。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体格检查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膝关节是否有骨折等情况,同时初步判断韧带损伤导致的膝关节对位情况,但对于韧带本身的损伤显示不够清晰。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韧带的损伤情况,如韧带是否断裂、损伤的程度等,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进行该项检查,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注意固定好身体,避免运动伪影影响图像质量。
三、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
1.保守治疗
休息与制动:急性损伤期需要让膝关节休息,可使用支具或石膏进行制动,限制膝关节的活动,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不同年龄患者制动时间需根据损伤程度调整,儿童制动时要注意观察肢体末端血运及皮肤情况。
物理治疗:在损伤恢复期可进行物理治疗,如冷敷(损伤早期)、热敷(损伤48小时后)、超声波治疗、中频电疗等,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减轻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不同年龄患者物理治疗的参数需适当调整,儿童皮肤娇嫩,要注意控制物理治疗的能量等。
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早期主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后期逐步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年龄、损伤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方案。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对于韧带完全断裂等严重损伤情况,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前交叉韧带断裂多需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等。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评估,尽量选择合适的时机。
术后康复:手术治疗后同样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康复的关键是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康复过程相对较长,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进度可能不同,需密切遵循康复治疗师的指导。
四、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预防
1.运动前准备: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操等,让膝关节及周围组织做好运动准备。不同年龄人群热身方式和时间有所不同,儿童热身要注意趣味性,以提高其参与度。
2.选择合适运动装备: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鞋,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对于一些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可佩戴护膝等防护装备,减少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风险。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选择护膝等装备时要考虑舒适度和适用性。
3.合理运动: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突然的剧烈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和强度。比如老年人运动要避免过于激烈的竞技类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