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乳头状瘤是咽部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引起的良性肿瘤,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和局部刺激,临床表现有咽部异物感等,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及术后随访。
一、病因
1.病毒感染
大量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咽部乳头状瘤的主要病因。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例如,在一些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有不洁性行为等情况下,容易感染相关型别的HPV,从而引发咽部乳头状瘤。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因为接触到病毒而患病,但一般来说,免疫力较低的人群相对更容易感染发病,比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老年人免疫力逐渐下降,都可能在接触病毒后更容易患上咽部乳头状瘤。
2.局部刺激
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等也可能与咽部乳头状瘤的发生有关。长期吸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对咽部黏膜造成持续的刺激,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等变化,增加患咽部乳头状瘤的风险;长期大量饮酒同样会刺激咽部黏膜,破坏黏膜的正常防御功能,为病毒感染和肿瘤的发生创造条件。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咽部不适就诊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咽部异物感,尤其是在吞咽时较为明显;如果肿瘤较大,可能会引起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更多表现为进食时的不适、哭闹等情况;成年患者则更易表达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男性和女性在症状上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由于生活方式不同,男性可能因吸烟、饮酒等因素患病风险相对略高,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2.体征
咽部检查可见咽部有乳头状新生物,颜色多为淡红色或灰白色,表面呈乳头状突起,质地较软。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等检查可以清晰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进行检查时,需要更加轻柔、耐心,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和抗拒。
三、诊断
1.影像学检查
通常会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例如,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咽部肿瘤的边界、内部回声等,对于初步评估病情有一定帮助。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能还会进行CT或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瘤的范围以及与周围重要结构(如颈部大血管、喉部等)的关系,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不同年龄患者的检查方式选择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儿童患者进行CT或MRI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要在保证检查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咽部乳头状瘤的金标准。通过取肿瘤组织进行活检,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特征,以明确肿瘤的性质是良性的乳头状瘤。病理检查可以区分咽部乳头状瘤与其他类似病变,如咽部的恶性肿瘤等。在进行病理活检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要更加谨慎操作,减少患儿的痛苦。
四、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咽部乳头状瘤的主要方法。一般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可在表面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激光切除、微波切除等微创手术,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传统的手术切除方式。手术的目的是完整切除肿瘤,防止复发。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吞咽等功能,因为儿童的咽部组织相对娇嫩,术后恢复可能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
2.术后随访
患者术后需要定期随访,一般建议术后1-3个月进行首次复查,之后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复查间隔。通过随访可以及时发现肿瘤是否有复发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更加关注患儿术后的恢复情况,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患儿进行复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