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咽炎是慢性咽炎的一种,由咽部淋巴组织炎症病变引起,与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过度用嗓、空气污染)和疾病(鼻腔鼻窦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因素有关,有咽部异物感、疼痛、咳嗽等表现,可通过喉镜检查和病史询问诊断,治疗需针对病因及局部治疗,预防要改善生活方式和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1.发病部位及病理表现
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包括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等。滤泡性咽炎时,咽后壁淋巴滤泡会增生,表现为咽后壁多个颗粒状隆起,这些隆起可呈红色或暗红色,有的表面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其病理基础是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刺激,导致淋巴细胞增生、聚集形成滤泡。
2.常见病因
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以及酒精都会对咽部黏膜产生刺激,长期刺激可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导致滤泡性咽炎。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咽部黏膜长期处于被刺激的状态,发生滤泡性咽炎的概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
过度用嗓:教师、歌手等长期过度用嗓的人群,咽部黏膜容易受损,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或因炎症刺激出现滤泡增生。
空气污染: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其中的有害颗粒和气体会反复刺激咽部黏膜,引发炎症反应,促使滤泡性咽炎的发生。
疾病因素
鼻腔、鼻窦疾病:如慢性鼻窦炎,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咽部,长期刺激咽部黏膜,可引起滤泡性咽炎。因为鼻腔分泌物中含有炎症介质等物质,反复刺激咽部会导致咽部淋巴组织增生。
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至咽部,会损伤咽部黏膜,引发炎症,导致滤泡性咽炎。胃酸的酸性环境对咽部黏膜有腐蚀作用,长期反流会使咽部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进而出现滤泡增生。
3.临床表现
咽部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咳不出、咽不下,这种异物感在晨起时可能较为明显。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可能出现,但一般来说,成年人比儿童更能准确描述这种异物感。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频繁清嗓等行为。
咽部疼痛:一般为轻微疼痛,在急性发作时疼痛可能会加重。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有的患者仅感觉咽部有隐痛,有的患者疼痛较为明显,影响吞咽和日常进食。
咳嗽:由于咽部滤泡刺激,患者可能出现刺激性咳嗽,尤其在晨起时或接触刺激性气味后咳嗽加重。儿童患者咳嗽可能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睡眠,需要引起家长重视。
4.诊断方法
喉镜检查: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等检查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咽后壁淋巴滤泡的增生情况,这是诊断滤泡性咽炎的重要依据。间接喉镜检查较为简便,但对于咽部反射敏感的患者可能操作有一定困难;纤维喉镜检查可以更清晰、直观地观察咽部全貌,包括淋巴滤泡的具体形态、分布等。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情况、相关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用嗓情况等)以及是否有其他相关疾病史(如鼻腔鼻窦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综合判断是否为滤泡性咽炎。
5.治疗与预防
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需要积极治疗鼻腔鼻窦疾病,如使用鼻腔喷雾剂改善鼻腔通气、减少分泌物倒流等;如果是胃食管反流病导致,需要进行抑酸等治疗来缓解胃酸反流对咽部的刺激。
局部治疗:可以使用一些局部药物,如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来清洁咽部,减轻炎症;也可以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方法去除增生的淋巴滤泡,但这些物理治疗方法需要谨慎操作,避免对咽部正常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预防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过度用嗓,注意合理用嗓,发声后适当休息;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外出佩戴口罩,减少有害颗粒和气体对咽部的刺激。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对于患有鼻腔鼻窦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可能引发滤泡性咽炎的疾病,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防止病情累及咽部引发滤泡性咽炎。例如,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要规范治疗,定期复诊,确保鼻腔分泌物不再反复刺激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