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骨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创伤因素(急性创伤致结构破坏、慢性创伤如过度使用致磨损)、膝关节解剖结构异常(髌骨位置异常如高位、低位髌骨及膝关节力线异常如膝内翻、膝外翻)、其他因素(年龄因素中不同年龄段发病风险不同、性别因素中女性有特殊风险、职业因素中特定职业易患病)。
一、创伤因素
1.急性创伤
当膝关节受到直接的外力撞击,例如运动中被他人撞倒、从高处坠落时膝关节着地等情况,可能会导致髌骨软骨受到损伤。急性创伤会使髌骨软骨的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引发髌骨软骨病。对于年轻的运动爱好者来说,在进行足球、篮球等剧烈运动时,若防护不当,更容易发生此类急性创伤。
2.慢性创伤
过度使用:长期、反复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如长跑运动员长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芭蕾舞演员频繁的跳跃动作等,髌骨软骨会与股骨髁软骨面之间不断发生摩擦。这种慢性的机械摩擦会逐渐磨损髌骨软骨,导致软骨细胞受损、软骨基质破坏,进而引发髌骨软骨病。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膝关节的软骨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退变,若此时仍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过量的膝关节活动,也会加速髌骨软骨的磨损,增加患病风险。
二、膝关节解剖结构异常
1.髌骨位置异常
高位髌骨:髌骨的位置高于正常生理位置时,会改变髌骨与股骨髁之间的力学关系。正常情况下,髌骨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应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高位髌骨会使髌骨在运动时承受的压力分布不均,导致髌骨软骨局部受到过大的应力,长期如此容易引发髌骨软骨病。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人群可能存在高位髌骨的情况,此外,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等也可能导致髌骨位置发生改变。
低位髌骨:髌骨位置低于正常生理位置时,同样会影响髌骨与股骨髁之间的力学平衡。低位髌骨会使髌骨在膝关节屈伸时的运动轨迹异常,增加髌骨软骨与股骨髁软骨面之间的摩擦和应力集中,从而诱发髌骨软骨病。这种解剖结构异常可能与先天性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由于膝关节的某些病变导致髌骨位置发生了改变。
2.膝关节力线异常
膝内翻(O型腿):当存在膝内翻时,膝关节的力线发生改变,会使髌骨所受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在行走或运动时,力线的异常会导致髌骨软骨承受的压力增加,尤其是内侧部分的压力更为明显,长期的异常应力作用会逐渐损伤髌骨软骨,引发髌骨软骨病。青少年时期如果患有佝偻病等疾病,可能会导致下肢力线异常,进而增加成年后患髌骨软骨病的风险。
膝外翻(X型腿):膝外翻时,膝关节的力线也会出现异常,使得髌骨所受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外侧部分的髌骨软骨承受的压力增大。这种异常的应力环境会逐渐破坏髌骨软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髌骨软骨病的发生。一些遗传性因素或后天的创伤等原因可能导致膝外翻的出现。
三、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膝关节的软骨等组织相对较为娇嫩,且活动量较大,若活动方式不当,容易引发髌骨软骨的损伤。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的膝关节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软骨细胞的代谢功能下降,软骨基质合成减少,降解增加,髌骨软骨的弹性和修复能力减弱,更容易患上髌骨软骨病。
2.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女性在生理结构上可能存在一些与男性不同的特点,例如女性的髌骨在膝关节中的位置和运动轨迹可能相对更容易出现异常。此外,女性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膝关节周围的组织代谢,增加髌骨软骨病的发生风险。而且女性参与一些对膝关节要求较高的运动时,若防护和运动方式不当,也更容易受到髌骨软骨损伤的影响。
3.职业因素
一些需要长期站立、行走或频繁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的职业,如教师、售货员、运动员等,膝关节的髌骨软骨受到磨损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运动员长期高强度的训练,膝关节反复的屈伸和摩擦,会显著增加髌骨软骨病的发病几率;教师长时间站立授课,膝关节处于持续的负重和活动状态,也容易引发髌骨软骨的慢性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