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需先经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评估,治疗分保守(牵引、石膏外固定)和手术(钢板螺钉、髓内钉内固定),康复包括早期、中期、后期,还需预防及处理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及治疗康复有差异,儿童要尤其注意对骨骺等的影响及与正常发育的衔接。
一、诊断评估
股骨干骨折后首先需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肢有无畸形、肿胀、反常活动等,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斜形、螺旋形等)、移位情况等,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不同年龄人群股骨干骨折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股骨干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或不全骨折,而成人多为严重暴力导致的完全骨折。
二、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1.牵引治疗:适用于一些移位不明显或儿童的股骨干骨折。通过骨牵引(如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来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儿童股骨干骨折因塑形能力强,可通过较小的牵引重量和较短时间的牵引达到治疗目的,成人则需要较大重量牵引,但要注意牵引过程中定期调整牵引重量和观察骨折端情况。
2.石膏外固定:对于一些稳定性较好的骨折,在牵引复位后可采用石膏外固定,但石膏固定范围要合适,需包括骨折处上下关节,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感觉等情况,儿童由于骨骼生长发育快,石膏固定要注意定期复查调整,避免影响骨骼正常生长。
(二)手术治疗
1.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多数成人股骨干骨折及部分儿童股骨干骨折。通过切开复位,用钢板和螺钉将骨折端固定,固定牢固,利于早期活动。但手术会有创伤,术后需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成人术后可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儿童则要考虑手术对骨骺的影响,尽量选择对骨骺损伤小的内固定方式。
2.髓内钉内固定:也是常用的手术方法,尤其适用于长斜形、螺旋形等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具有生物力学性能好、创伤相对较小等优点,能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儿童使用髓内钉时要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髓内钉,避免影响儿童下肢生长。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都要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进行邻近关节的活动,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儿童康复时要注意家长协助进行康复训练,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
2.中期康复:随着骨折愈合进展,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练习。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部分负重,然后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成人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加快康复进程,儿童则要根据骨折愈合和骨骼生长情况谨慎进行负重训练,避免影响下肢正常发育。
3.后期康复:骨折临床愈合后,要进行全面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可通过慢跑、平衡训练等提高患肢的功能恢复程度,儿童在后期康复要注重与正常儿童活动能力的逐步衔接,保证其能正常融入生活和运动。
四、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感染: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有感染风险。手术治疗要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要及时处理。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
2.血管神经损伤:股骨干骨折可能伴随周围血管神经损伤,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情况。如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相关表现,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牵引重量、手术探查等。儿童血管神经相对较细,更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
3.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要注意骨折端的血运情况,手术时尽量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保守治疗时牵引要合适。儿童股骨干骨折虽塑形能力强,但也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关节僵硬:由于长时间固定等原因,容易出现关节僵硬。早期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是预防关节僵硬的关键,儿童在康复训练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帮助儿童进行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影响患肢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