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感染、环境、遗传等因素相关。自身免疫方面女性在特殊生理阶段易发病;感染因素中病毒、细菌感染可诱发,儿童和老人感染风险相对高;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刺激(机械、冷、热)和过敏原接触(吸入、食物);且具有遗传易感性,家族有病史者风险增加。
一、自身免疫因素
(一)机制及相关情况
自身免疫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体内存在针对自身免疫相关成分的抗体,例如抗IgE抗体、抗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抗体等。这些抗体可通过不同途径参与发病过程,像抗IgE抗体能与IgE结合,影响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调节,从而导致肥大细胞等持续活化释放炎症介质,引发荨麻疹的风团、瘙痒等症状。在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女性相对更易发病,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比如在月经周期、孕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阶段,激素波动可能影响自身免疫状态,使得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发病风险增加。
二、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可诱发慢性荨麻疹。例如肝炎病毒感染,有研究发现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在肝炎病毒感染期间或之后,病情会加重或诱发慢性荨麻疹发作。其机制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改变,病毒抗原与机体自身组织抗原存在交叉反应,导致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同时病毒感染过程中释放的一些物质也能激活肥大细胞等释放炎症介质。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易受到病毒感染影响而引发慢性荨麻疹,且儿童感染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关注。
(二)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也是慢性荨麻疹的诱因之一。像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受到关注,研究发现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荨麻疹症状有所改善。细菌感染诱发慢性荨麻疹的机制可能是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作为抗原,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细菌感染患慢性荨麻疹,但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三、环境因素
(一)物理因素
1.机械刺激:皮肤受到摩擦、压力等机械刺激可诱发慢性荨麻疹,如皮肤被紧束的腰带、紧身衣等压迫后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长期从事需要频繁机械刺激皮肤工作的人群,如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等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因为他们的皮肤更容易受到机械性的刺激。
2.冷、热刺激:寒冷性荨麻疹和热性荨麻疹是常见的因温度刺激引发的慢性荨麻疹类型。寒冷性荨麻疹在接触冷空气、冷水等寒冷刺激后发病,尤其在冬季更为常见,儿童在寒冷环境中活动时需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诱发荨麻疹;热性荨麻疹则是在皮肤受热后出现风团等症状,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炼钢工人等,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二)过敏原接触
1.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可引起慢性荨麻疹。花粉季节时,过敏体质者接触花粉后易诱发荨麻疹,儿童在户外活动时接触花粉的机会较多,需注意防护;尘螨在室内环境中较为常见,尘螨过敏的患者长期处于有尘螨的环境中会反复出现荨麻疹症状,需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除螨等。
2.食物过敏原:某些食物可导致慢性荨麻疹发作,如鱼虾、蟹、蛋类、牛奶等。不同年龄人群对食物过敏原的敏感情况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过敏较为常见,而成年人可能对海鲜等食物过敏更多见。患者需要注意记录饮食日记,排查可能的食物过敏原。
四、遗传因素
(一)遗传易感性
慢性荨麻疹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荨麻疹病史,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病史,那么个体患慢性荨麻疹的风险可能增加。遗传因素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等相关基因,使得个体对各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增高。不同性别在遗传易感性方面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家族遗传背景对个体发病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有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关注自身免疫状态、环境因素等,提前做好预防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