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关系密切,Hp是主要病因之一。Hp感染检测有尿素呼气试验(非侵入性)和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可明确病变程度等)。治疗多采用四联疗法,但不同人群有差异。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要避免刺激、多吃易消化营养食物,作息规律,保持良好心态。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要谨慎用药和护理,老年要考虑基础病影响,女性要注意药物对生理周期影响,有基础病史者要避免药物影响基础病。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而幽门螺杆菌(Hp)是常见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关的病原菌。大量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Hp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的黏液层,进而黏附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改变。
二、Hp感染的检测方法
1.尿素呼气试验: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患者口服含有被标记的尿素的试剂,若胃内存在Hp,Hp产生的尿素酶会分解尿素,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物的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Hp。该方法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适用于大多数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有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
2.胃镜检查+病理活检:通过胃镜直接观察胃黏膜情况,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不仅可以明确是否存在Hp感染,还能了解胃黏膜的病变程度等。对于一些有消化不良症状、报警症状(如消瘦、黑便等)的患者,胃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
三、Hp感染的治疗
目前对于Hp感染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多采用四联疗法,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但需要注意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和适应证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在选择抗生素时需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或儿童慎用的药物。同时,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四、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不利于炎症的恢复。建议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在饮食上也有差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避免食用过硬、过凉等不适合儿童胃肠道的食物;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消化功能适当调整饮食质地。
2.作息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胃黏膜的自我修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应注意避免熬夜等不良作息,因为熬夜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分泌功能,加重胃炎的症状。
3.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为精神因素也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和病史的患者,都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感染Hp后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炎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需谨慎,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同时在饮食和生活护理上要更加细致,如饮食要符合儿童的营养需求和消化特点,作息要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选择相互作用小的药物方案。在生活方式调整上,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和饮食等,运动要以温和的方式为主,如散步等,饮食要易于消化且保证营养。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药物对月经等生理周期的可能影响,同时在生活方式调整上要结合女性的生理特点,如经期前后的饮食和作息调整等。
4.有基础病史患者:如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治疗Hp感染时要避免使用影响基础疾病控制的药物,在生活方式调整上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管理要求,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的糖分控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