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CT表现有胆囊壁增厚(急慢性程度不同)、强化特点(急慢性不同)及周围改变(急性有渗出、脓肿等)、胆囊内胆汁一般无明显异常;胆囊结石CT表现为胆囊内高密度影(位置、形态、密度因成分而异,部分可移动)、合并炎症时胆囊壁有相应改变及可观察胆囊功能;两者主要观察重点、病理基础对应表现、临床意义及进一步检查引导不同,且不同人群在两者CT表现上有差异。
一、胆囊炎的CT诊断表现
1.胆囊壁改变
增厚: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壁常明显增厚,一般厚度可超过3mm,慢性胆囊炎胆囊壁也可增厚,但程度相对较轻。CT上表现为胆囊壁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厚,急性期增厚往往更为显著且伴有周围组织的水肿,表现为胆囊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例如,有研究指出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约85%可观察到胆囊壁增厚现象。
强化特点: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壁强化明显,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可见胆囊壁的明显强化,这是因为炎症导致胆囊壁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强化相对较轻。
2.胆囊周围改变
急性胆囊炎时,胆囊周围可出现渗出,表现为胆囊周围脂肪间隙内可见条索状影或模糊影,这是由于炎症刺激导致周围组织的炎性渗出。严重时可形成胆囊周围脓肿,表现为胆囊周围边界不清的液性密度影,内可见分隔等。
3.胆囊内情况
单纯胆囊炎时胆囊内一般胆汁密度无明显异常,但如果合并胆囊结石等情况则另当别论,单纯胆囊炎胆囊内胆汁可呈均匀密度。
二、胆囊结石的CT诊断表现
1.胆囊内高密度影
胆囊结石在CT上表现为胆囊内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影,其密度高于胆汁,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结石的密度取决于其成分,胆固醇结石密度相对较低,而胆红素结石密度相对较高。例如,胆固醇结石CT值多在-100~30HU之间,胆红素结石CT值可在30~100HU甚至更高。
位置与形态:结石可位于胆囊腔内的不同位置,形态多样,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但部分嵌顿的结石不移动)。
2.胆囊壁改变
单纯胆囊结石如果没有炎症发作,胆囊壁可无明显增厚或仅有轻度增厚。但如果合并胆囊炎,则胆囊壁增厚等炎症表现同胆囊炎情况,此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来综合判断是单纯结石还是结石合并炎症。
3.胆囊功能情况
对于胆囊结石患者,CT可观察胆囊的收缩功能等。如果是有症状的胆囊结石,部分患者胆囊功能可能减退,表现为胆囊在进食等刺激下收缩不佳等情况,但这需要结合胆囊的动态CT观察来判断。
三、两者CT诊断的区别总结
1.主要观察重点不同
胆囊炎主要观察胆囊壁的改变(厚度、强化情况)、周围组织情况(有无渗出、脓肿等);而胆囊结石主要观察胆囊内高密度影的情况(位置、形态、密度等)以及胆囊壁在有无合并炎症时的改变。
2.病理基础对应的CT表现差异
胆囊炎是胆囊的炎症性病变,病理基础是胆囊的炎性反应,所以CT表现以胆囊壁及周围炎症相关改变为主;胆囊结石是胆囊内有结石存在,病理基础是胆囊内有异常的固体成分,所以CT表现以胆囊内结石的相关表现为主,同时根据是否合并炎症出现相应的胆囊壁等改变。
3.临床意义及进一步检查的引导不同
胆囊炎的CT诊断有助于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如是否有周围脓肿等),对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比如是否需要手术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胆囊结石的CT诊断主要是明确结石的存在情况,对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胆囊切除等手术有重要价值,同时根据结石情况判断是否容易引起胆囊炎等并发症。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CT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胆囊炎的表现不典型,胆囊壁增厚等情况可能不如年轻患者明显;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妊娠可能影响胆囊的功能和炎症的表现;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胆囊结石的发生率较高,其CT上胆囊结石的表现可能更典型;有胆囊息肉病史的人群发生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风险可能增加,CT上需要更仔细鉴别胆囊壁等改变与息肉等情况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