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根据不同人群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度,如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和物理治疗(热敷、冷敷、针灸、理疗仪器治疗等);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注意胃肠道等风险)和软骨保护剂(关注相互作用);手术治疗适用于非药物和药物治疗无效且功能严重受限者,包括膝关节置换术(晚期有效,需评估全身状况)和膝关节清理术(适用于有游离体等情况)。
一、非药物治疗
(一)运动疗法
1.对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人群的影响与建议
对于年轻人群,若日常活动量较大且无膝关节基础病史,可进行游泳运动,游泳时膝关节几乎不受体重压力,能有效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女性在绝经后骨量流失风险增加,适当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可在坐位或卧位时进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有久坐办公室生活方式的人群,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每小时进行3-5次简单的膝关节屈伸动作,每次10-15次,以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
运动强度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以运动后膝关节无明显疼痛加重为度。开始运动时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2.具体运动方式
直腿抬高:仰卧位,患腿伸直,缓慢抬高离床约15-30厘米,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
靠墙静蹲:背靠墙壁,屈膝下蹲,大腿与小腿夹角约90度,背部紧贴墙壁,保持30-60秒为一次,每次间隔休息10-1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
(二)物理治疗
1.不同物理治疗方法及适用情况
热敷:对于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较差、疼痛较轻的患者,可采用热敷。利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能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冷敷:在膝关节急性炎症期,如出现明显肿胀、疼痛较剧烈时,可进行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肿胀。
针灸:通过针刺膝关节周围的穴位,如犊鼻、梁丘、血海等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对于缓解膝关节炎的疼痛有一定效果。针灸治疗应由专业医生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穴位选择和针刺手法调整。
理疗仪器治疗:如红外线照射,可改善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每次照射时间约20-30分钟,每天1-2次。超声波治疗也可用于膝关节炎的治疗,能促进组织修复和缓解疼痛,但需要专业的理疗设备和操作人员。
二、药物治疗
(一)常见药物种类
1.非甾体抗炎药
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膝关节炎的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等风险,需要谨慎使用,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对于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2.软骨保护剂
如氨基葡萄糖等,这类药物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合成,延缓软骨退变,对于改善膝关节功能有一定作用。对于长期服用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也需要关注,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需咨询医生。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及不同手术方式
1.手术适应证
当膝关节炎患者经过严格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缓解,且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膝关节出现严重的畸形、关节间隙明显狭窄、软骨严重磨损等情况。
2.常见手术方式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通过植入人工关节来代替受损的膝关节,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前需要评估全身状况,确保能够耐受手术。年轻患者在选择膝关节置换术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人工关节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需要考虑到未来可能需要再次手术的情况。
膝关节清理术:适用于膝关节内有较多游离体、滑膜增生明显等情况,通过清理关节内的病变组织,改善关节症状。但该手术对于关节软骨严重磨损的患者效果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