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膜炎的应对措施包括休息与制动,避免加重膝盖负担的活动;物理治疗,急性期冷敷、过后热敷及超短波治疗;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止痛但需注意适用人群及不良反应;康复锻炼,增强膝盖周围肌肉力量,不同年龄段锻炼方式有调整;手术治疗,病情严重时考虑,严格掌握适应证;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休息与制动
1.原因:膝盖骨膜炎通常是由于膝盖过度活动等原因引起,休息制动可减少对炎症部位的刺激,利于炎症消退。对于各年龄段人群,无论是儿童因运动过量还是成年人因日常活动损伤导致的膝盖骨膜炎,休息制动都是基础措施。比如儿童若在运动中出现膝盖骨膜炎相关症状,应减少跑动、跳跃等活动;成年人日常工作或运动后出现膝盖不适,也需让膝盖得到充分休息。
2.具体做法: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跑步等加重膝盖负担的活动,必要时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减轻膝盖负重。
二、物理治疗
1.冷敷
原因:在膝盖骨膜炎急性期(一般是发病后的48小时内),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缓解疼痛和肿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适用,儿童和成年人在急性期都可进行适当冷敷,但儿童冷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
具体做法: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膝盖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2.热敷
原因:在急性期过后(一般发病48小时后),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不同年龄段人群在急性期过后都可考虑热敷,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具体做法: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膝盖,温度以感觉温热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3.超短波治疗
原因:超短波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适用于各年龄段的膝盖骨膜炎患者,通过特定的超短波仪器对膝盖部位进行照射治疗。
具体做法: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定合适的治疗参数进行治疗。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原因: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膝盖骨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对于儿童,应谨慎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风险收益比;成年人使用时也应注意可能出现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
举例:常用的有布洛芬等,但儿童一般不首选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考虑外用的非甾体抗炎药膏剂等。
四、康复锻炼
1.原因:适当的康复锻炼可以增强膝盖周围肌肉力量,稳定膝关节,促进恢复。不同年龄人群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需有所调整,儿童要选择相对温和的锻炼方式,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
2.具体锻炼方法
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坐位或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4组。儿童可在家长帮助下进行适当的股四头肌收缩引导锻炼;成年人可自主进行。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抬高患肢,使下肢与床面成30°-45°角,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4组。儿童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时幅度不宜过大,成年人可根据自身能力适当增加难度。
五、手术治疗
1.原因:一般膝盖骨膜炎通过保守治疗可缓解,但如果病情严重,如出现明显的膝关节结构异常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2.适用情况及具体手术方式:当膝盖骨膜炎是由于膝关节内存在严重的病理性改变,如滑膜增生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等,可能需要进行滑膜清理术等手术。但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方式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膝盖骨膜炎时,家长要格外注意,避免儿童进行剧烈运动,康复锻炼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温和的锻炼,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非必要不首选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等。
2.老年人:老年人膝盖骨膜炎可能与膝关节退变等因素相关,在休息制动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康复锻炼要更缓慢、温和,避免加重膝关节损伤;药物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的影响可能更明显,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