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喉炎是喉部黏膜急性炎症,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用声过度、吸入有害气体等引起,有声音嘶哑、咳嗽、喉痛、呼吸困难等表现,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和药物治疗,预防需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用声、远离有害气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一、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常见的有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儿童时期,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引发急性喉炎。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儿童接触流感病毒后,病毒可侵犯喉部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容易侵入喉部引发感染。比如,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未及时控制,细菌可能蔓延至喉部引起急性喉炎。
2.非感染因素
用声过度:长时间高声说话、大声喊叫等,会使喉部黏膜受到过度摩擦,导致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引发急性喉炎。例如,教师、歌手等用声较多的人群,若不注意用声方式,就容易患上急性喉炎。
吸入有害气体:如吸入过多的氯气、氨气等刺激性气体,会损伤喉部黏膜,引起急性炎症。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工人接触到有害气体就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二、临床表现
1.声音嘶哑:是急性喉炎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病情较轻时,声音可能只是稍微变粗、变哑;病情较重时,声音会明显嘶哑,甚至完全失音。儿童由于喉部解剖结构的特点,发生急性喉炎时声音嘶哑的症状可能更为突出,且进展较快。
2.咳嗽:可表现为干咳,也可伴有少量痰液。如果合并细菌感染,痰液可能会增多且变得黏稠。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喉炎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咳嗽伴有少量白色黏液痰。
3.喉痛:患者可感觉喉部有疼痛不适,吞咽时疼痛可能会加重。儿童可能会因为喉部疼痛而出现拒食、哭闹等表现。
4.呼吸困难:这是急性喉炎比较严重的表现,多见于小儿。由于小儿喉部解剖结构特点,喉部黏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肿胀,导致喉腔狭窄,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轻度呼吸困难时,患者安静时无明显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或哭闹时可出现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中度呼吸困难时,安静时也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烦躁不安等表现;重度呼吸困难时,患者呼吸极度困难,可出现口唇发绀、面色苍白等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三、诊断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用声过度情况、有害气体接触史等。例如,询问患儿近期是否接触过流感患者,有无长时间哭闹或大声喊叫等情况。
2.体格检查:检查喉部情况,可见喉部黏膜充血、肿胀,声带红肿。对于小儿患者,还需观察有无三凹征(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等呼吸困难的体征。
3.辅助检查:一般情况下,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必要时可进行喉镜检查,直接观察喉部黏膜的病变情况。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减少说话,使喉部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避免干燥、寒冷的空气刺激喉部。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药物。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喉炎,一般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喉炎,可使用抗生素。同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喉部水肿,常用的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等急救措施。
2.预防
增强免疫力:平时要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于儿童,要注意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
避免过度用声:用声较多的人群要注意正确的用声方法,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用声。例如,教师讲课要注意控制音量和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大声讲课。
远离有害气体:在可能接触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蔓延至喉部引发急性喉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