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会有疼痛(局部疼痛及牵涉痛)、肿胀(局部肿胀)、畸形(骨盆变形)、功能障碍(下肢活动受限)及其他表现(严重时可致休克,男性骨盆骨折可能合并尿道损伤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这些表现上有一定差异但核心特征基本一致。
牵涉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会阴部、腰背部等部位。例如骨盆骨折可能导致疼痛向会阴部放射,对于有骨盆骨折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合并神经损伤等情况时,这种牵涉痛可能会更明显,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如果发生骨盆骨折,牵涉痛的表现基本一致,不过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因为基础疾病的影响,对牵涉痛的感受和反应会有所不同。
肿胀
局部肿胀:骨折部位周围组织受损,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等会导致受伤局部肿胀。受伤后短时间内即可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加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儿童的组织修复和反应可能相对较快,但肿胀的基本表现是局部组织的体积增大、皮肤紧张等;男性和女性在骨盆骨折后局部肿胀的外观表现相似,但由于身体脂肪分布等差异,可能在肿胀程度的主观感受上有一定不同,比如女性可能因为皮下脂肪相对较多,对肿胀的触感等有细微差别,但客观的肿胀表现如皮肤发红、皮温升高等是一致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比如长期久坐的人和经常运动的人,发生骨盆骨折后肿胀的发展过程可能受其本身血液循环等状况的影响,经常运动的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好,可能肿胀程度相对轻一些,但总体还是遵循局部肿胀的基本规律。
畸形
骨盆变形:严重的骨盆骨折可出现骨盆畸形,如骨盆环破裂、移位等导致骨盆形状改变。这种情况在暴力较大的骨盆骨折中较为常见。对于儿童,由于骨骼的柔韧性等特点,畸形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骨盆骨折后畸形可能相对不那么明显,但严重时也会出现骨盆形态的异常改变。男性和女性骨盆本身结构略有差异,所以畸形的具体外观表现可能有细微差别,比如男性骨盆相对更宽大、粗壮,女性骨盆相对更宽大、浅,但骨折导致的畸形都是骨盆正常结构的破坏和移位。有不同病史的患者,比如本身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发生骨盆骨折,可能更容易出现明显的畸形,因为骨质疏松会使骨骼强度降低,更容易在骨折时发生明显的移位和变形。
功能障碍
下肢活动受限:由于骨盆骨折,患者下肢活动会受到影响,不能正常行走、站立等。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骨盆骨折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活动受限。儿童可能因为疼痛和骨折部位的影响,无法正常地进行肢体的活动和运动;老年人本身可能有行动不便的基础情况,骨盆骨折后下肢活动受限会更加明显,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男性和女性在下肢活动受限方面表现相似,都是因为骨盆骨折后骨盆的稳定性被破坏,影响了下肢与骨盆的正常连接和运动功能。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比如长期卧床的人和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发生骨盆骨折后下肢活动受限对其生活的影响程度不同,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突然出现下肢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而长期卧床的人可能相对已经习惯了较少活动,但骨盆骨折后下肢活动受限也会使其日常的翻身、转移等活动受到阻碍。
其他表现
休克:严重骨盆骨折可能导致大量出血,引起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种情况在骨盆骨折合并大血管损伤等严重情况时发生。无论年龄、性别如何,一旦出现休克,都是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比如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发生严重骨盆骨折导致休克时,抢救的难度可能相对大一些;女性患者在发生休克时,护理等方面需要考虑其性别特点,但本质上休克的表现是一致的,都是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一系列表现。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发生骨盆骨折后更易出现休克,因为其身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
尿道损伤表现:男性骨盆骨折时,可能合并尿道损伤,出现尿道口滴血、排尿困难等表现。对于男性患者,骨盆骨折后需要特别关注是否有尿道损伤的情况。不同年龄的男性,儿童男性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相对较少见,成人男性骨盆骨折时尿道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男性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情况也需要重视。其原因是男性尿道的解剖特点,在骨盆骨折时容易受到损伤。而女性骨盆骨折一般较少合并尿道损伤,因为女性尿道较短且直,骨盆骨折时相对不容易损伤到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