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耳聋指平均听力损失在71-90分贝间,病因与遗传、孕期感染、出生情况、后天外伤、噪声、耳部疾病等有关。需先进行听力检测与评估,包括专业检查和全面评估;干预手段有助听器选配和人工耳蜗植入;还需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和听觉适应训练;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有耳部基础疾病者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重度耳聋的定义
重度耳聋是指平均听力损失在71~90分贝之间的听力障碍。从病因角度看,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内耳结构发育异常或听觉传导相关蛋白功能异常,从而引发重度耳聋;也可能是孕期受到感染,如母亲在孕期感染风疹病毒等,影响胎儿内耳发育;出生时的缺氧、早产等情况,以及后天的头部外伤、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某些耳部疾病(如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迁延导致内耳结构破坏)等都可能导致重度耳聋。
二、重度耳聋的应对措施
(一)听力检测与评估
1.专业听力检查:需要带患者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详细的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多项检查。通过纯音测听可以准确获取患者不同频率下的听力损失程度;声导抗测试能了解中耳的功能状态;ABR则可以评估听神经及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不能配合常规纯音测听,ABR等客观检查尤为重要。例如,通过ABR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听神经病变等情况。
2.全面评估: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是传导性、感音神经性还是混合性耳聋。如果是传导性耳聋,需要进一步查找中耳病变的原因,如是否有鼓膜穿孔、听小骨损伤等;如果是感音神经性耳聋,要确定病变是在内耳、听神经还是中枢听觉通路。
(二)干预手段
1.助听器选配:对于适合佩戴助听器的重度耳聋患者,要进行专业的助听器选配。需要根据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耳道形状、年龄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助听器。例如,儿童患者由于处于语言发育关键期,需要选择适合儿童耳道特点且能有效放大声音的助听器,并且要定期进行调试,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需要更换合适的助听器型号。成年人则根据其生活和工作环境等因素来选配助听器,比如经常处于嘈杂环境中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具有更好降噪功能的助听器。
2.人工耳蜗植入:如果患者符合人工耳蜗植入的指征,如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佩戴助听器效果不佳等情况,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是通过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来恢复听力。对于儿童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最佳时机很重要,一般建议在12个月~5岁之间,因为此时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植入人工耳蜗后有助于患儿更好地学习语言。成年人植入人工耳蜗后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适应新的听觉信号并提高言语理解能力。
(三)康复训练
1.言语康复训练:无论是佩戴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对于儿童患者,康复训练需要家长、康复师等共同参与。训练内容包括发音练习、言语理解训练等。例如,通过让患儿模仿发音、进行简单词汇和句子的复述等方式来提高言语能力。对于成年人,康复训练可以根据其职业和生活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从事与交流相关工作的患者需要加强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的训练。
2.听觉适应训练: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新的声音环境。对于佩戴助听器的患者,要让其慢慢适应助听器放大后的各种声音,包括环境中的背景噪声等;对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要让其适应人工耳蜗传递的电刺激所产生的听觉信号。可以通过让患者在不同的环境中逐渐接触各种声音来进行训练,如先在安静的室内环境中,然后逐渐过渡到室外嘈杂环境等。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儿童重度耳聋患者,家长要特别关注其语言发育情况,及时带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和干预,因为儿童在语言发育关键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听力干预和言语康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语言障碍。对于老年重度耳聋患者,除了考虑听力干预措施外,还要注意其心理状态,因为听力障碍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同时在选择干预手段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对于有耳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就有慢性中耳炎病史的重度耳聋患者,在进行听力干预时要先控制耳部的炎症等基础病情,确保干预措施的安全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