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呈节段性分布,常见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有铺路石样黏膜、纵行溃疡、跳跃式分布等病变形态,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易致肠梗阻等并发症,血液等检查有相应表现,内镜下呈节段性分布等;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局限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自直肠逆行发展,有黏膜弥漫充血等形态,腹痛、腹泻等症状,易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血液等检查有相应表现,内镜下呈连续性分布等,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不同特点,生活方式对两者控制重要。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但一般不累及小肠。
病变形态
克罗恩病:
黏膜表现为铺路石样改变,这是由于黏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和淋巴管扩张,使黏膜隆起呈铺路石状。
可形成纵行溃疡,溃疡可深达肌层,周围黏膜正常或呈鹅卵石样。
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之间界限清晰,呈跳跃式分布。
溃疡性结肠炎:
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
多发浅溃疡,溃疡一般较表浅,呈连续性分布,常见黏膜桥形成。
临床症状
克罗恩病: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腹鸣,进餐后加重,排便后缓解。
腹泻可为间歇性,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但病变累及结肠下段或肛门直肠时,可有黏液血便。
可出现腹部包块,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
全身表现常见发热、消瘦、贫血等,长期病变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
腹痛一般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
腹泻较为常见,多为黏液脓血便,轻者每日数次,重者十余次。
全身表现可有发热、消瘦、贫血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低蛋白血症等。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并发症
克罗恩病:
肠梗阻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多由肠粘连、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引起。
腹腔内脓肿也是常见并发症,可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包块等表现。
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的特征性并发症,可形成内瘘(如肠-肠、肠-膀胱、肠-阴道等瘘)或外瘘(体表与肠管相通)。
癌变风险相对溃疡性结肠炎较低,但长期病变者也有发生肠道癌变的可能。
溃疡性结肠炎:
中毒性巨结肠是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暴发型或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有脱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腹部明显胀气,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直肠结肠出血也是常见并发症,大量出血时可危及生命。
癌变风险相对较高,病程较长、病变范围广泛的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可能性增加。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克罗恩病:常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血沉常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活动。
溃疡性结肠炎:常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活动,严重者血清白蛋白降低。
粪便检查:
克罗恩病:粪便隐血可呈阳性,但一般无黏液脓血,如合并结肠受累可出现黏液血便。
溃疡性结肠炎:粪便常规检查可见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等。
内镜检查
克罗恩病:
内镜下可见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病变之间黏膜正常。
可见纵行溃疡、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等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
内镜下可见病变呈连续性分布。
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多发性浅溃疡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造影:
克罗恩病:可见病变肠段呈跳跃征、线样征(肠腔狭窄,钡剂通过呈线样)等。
溃疡性结肠炎:可见结肠袋消失,肠管缩短,呈铅管样改变等。
CT或MRI检查:
克罗恩病:可清晰显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脓肿形成等情况。
溃疡性结肠炎:可显示结肠壁增厚、肠腔变窄等,但不如克罗恩病对肠壁多层结构的显示清晰。
对于儿童患者,克罗恩病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密切关注营养状况;对于老年患者,两种疾病都可能导致全身状况的下降,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全身器官功能情况。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疾病可能会有变化,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生活方式方面,规律的生活、合理的饮食对于两种疾病的控制都很重要,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克罗恩病患者也需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维持生长发育或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