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是妊娠28周后胎盘位置异常的情况,分为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低置胎盘,病因与子宫内膜病变损伤、胎盘异常、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有关,表现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痛性阴道流血等,通过超声等诊断,对母儿有不良影响,处理原则是期待或终止妊娠,高龄及多次剖宫产史孕妇需特殊关注。
分类
完全性前置胎盘:又称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到达宫颈内口,但未覆盖宫颈内口。
低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下缘距宫颈内口的距离小于20mm,但未达到宫颈内口。
病因
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手术,可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使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扩大面积,延伸至子宫下段,导致前置胎盘。比如有过多次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明显增高。
胎盘异常:胎盘过大,如多胎妊娠时胎盘面积较大,延伸至子宫下段;胎盘形态异常,如副胎盘等,都可能导致前置胎盘。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受精卵到达子宫腔后,滋养层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继续下移植入子宫下段,从而形成前置胎盘。
临床表现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痛性阴道流血:这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较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称为“警戒性出血”。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出血量较少。部分性前置胎盘的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介于两者之间。例如,一位完全性前置胎盘的孕妇,在妊娠28周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较多。
贫血及休克:如果出血较多,孕妇可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增快微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同时胎儿可能因为失血出现宫内窘迫等情况。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诊断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可以清楚显示子宫壁、胎盘、胎先露部及宫颈的位置,并根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确定前置胎盘的类型。一般在妊娠20周后通过B超检查即可初步判断胎盘位置。例如,通过B超可以清晰看到胎盘是否覆盖宫颈内口等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对胎盘定位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对于超声检查诊断困难的病例,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对母儿的影响
对母体的影响:产后出血是前置胎盘最主要的并发症,由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子宫肌组织菲薄,收缩力较差,产后胎盘不易完全剥离,可导致大量出血。另外,前置胎盘患者反复阴道流血,容易引发贫血,使孕妇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产褥感染。
对胎儿的影响:前置胎盘出血可导致胎儿窘迫,甚至缺氧死亡。由于前置胎盘需要提前终止妊娠,早产的发生率增高,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存活率降低。例如,早产儿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
处理原则
治疗原则是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及预防感染,根据孕妇孕周、阴道流血量、胎儿宫内状况等综合判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期待疗法:适用于妊娠<34周、胎儿体重<2000g、胎儿存活、阴道流血量不多、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应让孕妇绝对卧床休息,可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等,抑制宫缩药物如利托君、硫酸镁等,同时纠正贫血,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在期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胎心变化等,一旦出现大量出血或危及孕妇生命等情况,应及时终止妊娠。
终止妊娠:适用于孕妇反复多量出血甚至休克者,无论胎儿成熟与否,为了母亲安全应终止妊娠;胎龄达36周以上;胎儿肺成熟者;胎龄未达36周,出现胎儿窘迫征象或胎儿电子监护提示胎儿窘迫者。终止妊娠的方式多采用剖宫产术,因为剖宫产可以迅速结束分娩,能在短时间内娩出胎儿,对母儿相对安全。
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孕期应更加密切监测胎盘位置,加强产前检查频率,一旦出现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高龄孕妇本身合并其他妊娠并发症的风险也增加,所以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母儿状况。
有多次剖宫产史的孕妇:这类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概率较高,在孕期超声检查时要重点关注胎盘与子宫切口的关系等情况。在分娩时,由于子宫切口部位的特殊性,剖宫产手术过程中需要更加仔细操作,警惕胎盘植入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若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可能会出现胎盘难以剥离且出血汹涌的情况,需要做好大量输血等抢救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