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异常并致鼻腔功能障碍,病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临床表现有鼻塞、头痛、鼻出血等,通过前鼻镜、鼻内镜、鼻窦CT检查诊断,无症状者定期观察,有症状者可手术治疗,儿童手术需谨慎,成人综合评估后手术。
一、鼻中隔偏曲的定义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头痛,或产生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形。
二、鼻中隔偏曲的病因
1.先天性因素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鼻中隔的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可导致鼻中隔偏曲,这种情况在一些新生儿中可能存在,与胎儿时期的生长发育环境等因素有关,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胎儿都可能出现因先天发育问题导致的鼻中隔偏曲,只是在出生后随着生长可能逐渐显现症状或不显现。
2.后天性因素
外伤:多发生在儿童期,由于儿童时期鼻部骨骼尚在发育中,相对较脆弱,鼻部受到外伤(如车祸、运动伤等),可导致鼻中隔骨折及软骨脱位,若愈合过程中骨与软骨生长不均衡,就容易引发鼻中隔偏曲。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受到外伤影响,但儿童因鼻部发育特点更易因外伤导致后续鼻中隔偏曲。
鼻腔、鼻窦肿瘤:一些鼻腔、鼻窦的肿瘤,如鼻腔内的巨大血管瘤、鼻窦内的囊肿等,可逐渐压迫鼻中隔,使鼻中隔向对侧偏曲,不同年龄都可能发生此类肿瘤导致的鼻中隔偏曲,肿瘤的生长速度和部位等因素会影响鼻中隔偏曲的程度和表现。
鼻息肉等鼻腔病变:鼻息肉等鼻腔病变的长期压迫,也可导致鼻中隔偏曲,多见于患有鼻息肉等鼻腔疾病时间较长的患者,不同年龄因鼻腔疾病的发生情况不同,其受影响的概率也有差异。
三、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表现
1.鼻塞
可为单侧鼻塞,也可为双侧鼻塞。单侧鼻塞多是因为鼻中隔向一侧偏曲,该侧鼻腔狭窄,通气不畅;双侧鼻塞则是鼻中隔向两侧偏曲,两侧鼻腔均狭窄。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鼻塞出现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情况,影响生长发育;成人则可能因长期鼻塞影响生活质量,如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等。
2.头痛
偏曲的鼻中隔部位压迫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例如鼻中隔偏曲凸面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导致同侧头部出现牵涉性头痛,疼痛部位多在同侧颞部、额部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头痛的感受和描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述不清头痛具体情况,而成人能更准确描述头痛的部位和性质等。
3.鼻出血
偏曲的部位黏膜较薄,且此处气流冲击较大,易发生鼻出血。尤其在干燥季节或受到外力刺激时更易出血,不同年龄的患者鼻出血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能不同,儿童鼻出血相对成人可能更易因鼻腔黏膜娇嫩而频繁发生,但出血量一般相对较少;成人鼻出血可能与自身凝血等因素及偏曲程度等有关。
四、鼻中隔偏曲的诊断
1.前鼻镜检查
医生通过前鼻镜可以观察到鼻中隔的形态,如是否有偏曲、偏曲的类型(如C型、S型等)以及偏曲部位与鼻甲的关系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前鼻镜检查时,配合程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适当安抚才能较好配合检查。
2.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全面地观察鼻中隔全貌,包括鼻中隔各部位的黏膜情况、有无黏膜糜烂等,对于诊断鼻中隔偏曲的细节情况更有帮助,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儿童在检查时需在专业医护人员轻柔操作下进行。
3.鼻窦CT检查
鼻窦CT可以清晰显示鼻中隔与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明确鼻中隔偏曲的程度、范围以及是否伴有鼻窦病变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等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鼻窦CT检查时,需根据其年龄和配合情况等合理安排检查,儿童要注意辐射防护等问题。
五、鼻中隔偏曲的治疗
1.无症状的鼻中隔偏曲
一般无需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对于儿童,如果鼻中隔偏曲程度较轻且没有明显症状,由于其鼻部仍在发育中,有可能随着生长发育鼻中隔偏曲情况会有所改善,所以主要是密切观察其鼻腔通气等情况及鼻部发育情况;成人如果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也可暂时不进行特殊治疗,定期复查鼻腔情况。
2.有症状的鼻中隔偏曲
手术治疗:当鼻中隔偏曲引起明显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时,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考虑,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因为儿童鼻部仍在发育阶段,手术可能会对鼻部发育产生一定影响,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成人患者手术则需根据其全身情况等综合评估后进行,术后要注意鼻腔护理等,促进鼻腔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