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骶骨骨折有多种症状,包括受伤当时及活动时的疼痛、局部淤血肿胀、压痛与叩击痛、排便异常,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少见的神经压迫相关症状,如马尾神经受压导致会阴部感觉异常、麻木甚至二便失禁等,不同人群在这些症状表现及受影响程度上有差异,且受伤机制、既往病史等会对症状产生影响。
受伤当时:尾骶骨骨折后,受伤部位会立即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尤其是在受伤部位受到触动时,疼痛会明显加剧。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也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因疼痛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而成年人则能较为明确地指出尾骶骨部位的疼痛。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受伤前有剧烈运动或意外摔倒等情况,更容易引发尾骶骨骨折及相应疼痛症状。有既往尾骶骨部位疾病史的人群,骨折后疼痛可能会更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
活动时:当患者尝试坐立、行走或改变体位时,疼痛会进一步加重。例如,坐着时尾骶骨与座位接触会刺激骨折部位,导致疼痛加剧;行走时身体的移动也会使尾骶骨受到牵扯,从而引发疼痛。对于儿童,由于其活动量相对较大,在骨折后活动时疼痛会对其日常活动产生较大影响,需要特别注意限制其不必要的活动;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下降,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行动能力,增加跌倒等二次损伤的风险。
局部淤血肿胀
外观表现:骨折部位周围会出现淤血、肿胀的情况。从外观上看,尾骶骨部位可能会有皮肤颜色改变,呈现出青紫等淤血表现,同时局部组织肿胀,使得尾骶骨区域隆起。儿童由于皮肤较薄,淤血肿胀可能更易被观察到;老年人则可能因为皮肤松弛等因素,肿胀表现可能相对不那么明显,但淤血情况仍可能存在。在生活方式上,如果受伤后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如制动等,可能会导致淤血肿胀进一步加重。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的人群,骨折后淤血肿胀可能恢复较慢。
对功能的影响:肿胀可能会影响尾骶骨周围组织的正常功能,例如可能会限制尾骶骨部位的活动范围,导致患者在尝试进行一些正常动作时受到阻碍。对于儿童,肿胀可能会影响其坐姿和行走姿势的正常发育;老年人则可能因为肿胀导致行动更加不便,增加生活上的困难。
压痛与叩击痛
压痛:用手指按压尾骶骨部位时,会有明显的压痛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老年人,按压该部位都会感觉到疼痛。在检查时,医生可以通过按压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尾骶骨骨折。对于有尾骶骨部位既往损伤史的人,在进行压痛检查时,需要与既往损伤情况进行区分,以准确判断是否为新的骨折。
叩击痛:当对尾骨进行叩击时,也会引发疼痛。例如,站立位时从高处轻轻跳下,通过地面的反作用力叩击尾骨,会导致骨折部位疼痛。儿童在进行叩击痛检查时需要特别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老年人由于骨骼相对脆弱,叩击时更要注意力度,防止加重损伤。
排便异常
对排便的影响:尾骶骨骨折可能会刺激直肠周围的神经,从而引起排便异常。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这是因为骨折部位的疼痛会使患者不敢用力排便,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进而加重排便困难。对于儿童来说,排便习惯尚未完全固定,骨折后排便异常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规律;老年人则可能本身就存在一些肠道功能减退的情况,骨折后排便异常可能会加重肠道功能紊乱。在生活方式上,如果患者受伤后长期卧床,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排便异常的情况。有肠道疾病史的人群,骨折后排便异常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肠道疾病和骨折的相互影响。
伴随症状: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这是由于骨折部位刺激直肠黏膜等组织导致的。但需要注意与其他肠道疾病引起的便血进行鉴别。儿童出现大便带血时,家长要格外重视,及时就医排查原因;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则需要考虑是否与骨折以及自身的基础疾病有关。
神经压迫相关症状(少见情况)
马尾神经受压:严重的尾骶骨骨折可能会导致马尾神经受压,从而出现会阴部感觉异常、麻木,甚至二便失禁等症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儿童发生马尾神经受压的情况非常罕见,但如果发生,会对其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产生极大影响;老年人由于本身可能存在一些神经退变等情况,马尾神经受压后恢复相对困难。在受伤机制方面,如果是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尾骶骨骨折,更容易引发马尾神经受压的情况。有腰椎间盘突出等既往神经相关疾病的人群,发生马尾神经受压的风险可能会相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