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远端内生软骨瘤是好发于青少年、起源于软骨细胞且位于骨髓腔内的良性骨肿瘤,病因不明,有无痛性肿块等临床表现,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诊断,可观察随访或手术治疗,早期治疗预后较好,儿童术后需关注骨骼发育情况。
一、定义
股骨远端内生软骨瘤是一种发生在股骨远端的良性骨肿瘤,起源于软骨细胞,好发于青少年,肿瘤组织位于骨髓腔内。
二、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软骨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比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增加患内生软骨瘤的风险,但具体的遗传模式和相关基因尚在研究探索中。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如辐射等,可能会对软骨细胞的基因造成影响,从而增加发病几率,但这方面的证据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无痛性肿块:患者往往首先发现股骨远端局部有无痛性的肿块,肿块大小不一,随着肿瘤的缓慢生长,肿块会逐渐增大,对周围组织产生一定的压迫,但早期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疼痛,很多患者是在无意间摸到肿块才就诊。
轻微疼痛或压痛: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或者压痛,尤其是在活动较多或者受到外力刺激时,疼痛可能会稍有加重,但一般疼痛程度较轻,容易被忽视。对于儿童患者来说,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可能更难及时察觉早期症状,需要家长多留意孩子肢体局部的异常情况。
肢体功能障碍:如果肿瘤较大,可能会影响股骨远端的正常结构和力学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肢体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情况,比如行走时可能会感觉下肢活动不如正常肢体灵活,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步态异常等表现。
2.影像学表现
X线检查:在X线上可表现为股骨远端髓腔内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透亮区,病变内可见点状、环形或半环形钙化影,这是内生软骨瘤的典型X线表现之一,钙化影是由于肿瘤内的软骨基质钙化形成的。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范围、内部钙化情况以及与周围骨质的关系,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周围软组织等情况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于一些复杂部位或者X线表现不典型的病例,CT检查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MRI检查:在MRI上,肿瘤组织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能够很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软组织、骨髓等结构的关系,对于评估肿瘤的范围和周围组织受累情况有重要意义。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发展过程、有无外伤史等情况,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以及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史等。对于儿童患者,还要询问其生长发育情况、有无异常的肢体表现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股骨远端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情况,同时检查肢体的活动范围、肌力等功能情况。
3.影像学检查:如前所述的X线、CT、MRI等检查,通过影像学表现来明确肿瘤的位置、形态、内部结构等特征,从而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能还需要进行病理活检来最终确诊,病理活检是通过取肿瘤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确定肿瘤的细胞类型、分化程度等,以明确是内生软骨瘤还是其他类似肿瘤。
五、治疗
1.观察随访:对于一些无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肿瘤生长缓慢的患者,可以采取观察随访的策略,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监测肿瘤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如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肿瘤生长加快、出现明显症状等情况,则需要考虑进一步治疗。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还在生长发育阶段,肿瘤可能会随着骨骼生长而有一定变化,所以观察随访时要密切关注肿瘤对骨骼发育的影响。
2.手术治疗:当肿瘤引起明显症状,如疼痛、功能障碍等,或者肿瘤生长较快有恶变倾向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将肿瘤切除,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切除范围。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要特别注意保护骨骺等生长结构,尽量减少对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术后要密切关注患儿肢体的恢复情况以及生长发育情况。
六、预后
一般来说,股骨远端内生软骨瘤经过适当治疗后预后较好,尤其是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的患者,肿瘤切除后复发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果肿瘤发现较晚,已经造成较为严重的骨质破坏或者出现恶变等情况,预后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儿童患者在术后要密切随访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手术可能会对其骨骼生长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骨骼发育异常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