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鼻涕增多及其他相关症状。鼻塞有间歇性或交替性(儿童活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时加重,侧卧下侧鼻腔阻塞)和持续性;鼻涕多为黏液性,婴幼儿可能从鼻腔流到口腔;还可出现嗅觉减退(因鼻塞致气味分子难达嗅区)、头痛头昏(鼻塞致脑部缺氧),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对各症状有不同影响。
一、鼻塞
1.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
年龄因素:儿童可能表现为在白天、活动时鼻塞减轻,夜间、静坐时鼻塞加重;而在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加重,上侧鼻腔通气较好。这是因为儿童的鼻腔结构和血管调节功能相对不稳定,活动时身体血液循环和鼻腔的血流分布会发生变化,侧卧时重力因素对鼻腔通气的影响更明显。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不同性别的个体对鼻塞的耐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女性可能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鼻腔黏膜的反应性可能略有不同,但这种差异相对较小。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鼻腔黏膜容易受到刺激,鼻塞可能更明显;而经常锻炼的人,身体的血液循环较好,相对来说鼻塞可能相对较轻,但如果锻炼后受凉,也可能加重鼻塞症状。
病史影响: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患者,慢性单纯性鼻炎发作时鼻塞可能与过敏因素叠加,鼻塞程度可能更重且持续时间更长。
具体表现:鼻塞程度轻重不一,间歇性鼻塞表现为鼻塞在不同时间有轻有重,交替性鼻塞是指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左右两侧鼻腔交替出现这种情况。
2.持续性鼻塞:病情较重时,鼻塞可呈持续性,但一般程度相对较轻,不像肥厚性鼻炎那样鼻塞严重且呈进行性加重。
二、鼻涕增多
1.鼻涕性质
一般为黏液性鼻涕。这是因为鼻腔黏膜在炎症刺激下,分泌功能亢进,产生较多的黏液。儿童的鼻腔黏膜相对娇嫩,炎症时分泌黏液增多的情况可能更易观察到,而且儿童可能不会很好地擤鼻涕,导致鼻涕在鼻腔内积聚或流到咽部。
年龄与鼻涕情况:婴幼儿由于不会擤鼻涕,鼻涕可能会从鼻腔流到口腔,引起呛咳等情况。而年龄稍大的儿童和成人可以通过擤鼻涕将黏液性鼻涕排出,但仍会感觉鼻腔有较多分泌物。
生活方式与鼻涕:处于干燥环境中的人群,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更容易变干,导致鼻涕黏稠不易排出;而处于湿润环境中的人群,鼻涕相对较稀。有吸烟习惯的人,烟雾刺激鼻腔黏膜,会使鼻涕分泌增多且性质可能发生一定变化。
病史与鼻涕:如果患者同时有鼻窦炎等其他鼻部疾病,鼻涕可能会变得脓性,此时就需要进一步鉴别诊断。
具体表现:鼻涕为白色或半透明的黏液状,量可多可少,一般不会出现脓血涕(若出现脓血涕需警惕其他严重疾病如鼻腔肿瘤等)。
三、其他症状
1.嗅觉减退
发生机制:由于鼻塞,空气中的气味分子不能充分到达嗅区黏膜,从而引起嗅觉减退。儿童可能因为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对一些气味的反应不如以往灵敏,比如对饭菜的香味、花草的香味等反应迟钝。
年龄影响:幼儿的嗅觉系统相对还在发育中,慢性单纯性鼻炎引起的嗅觉减退可能对其嗅觉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但一般是可逆的,在鼻炎得到控制后嗅觉多可恢复。成人的嗅觉相对稳定,但长期的嗅觉减退也会影响生活质量,比如影响对食物味道的判断等。
生活方式与嗅觉:长期接触有气味的化学物质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嗅觉减退的程度,而远离这些刺激因素后,嗅觉有一定的恢复可能。
病史与嗅觉:如果患者本身有嗅觉神经病变等基础病史,慢性单纯性鼻炎引起的嗅觉减退可能会相互影响,使嗅觉问题更复杂。
具体表现:嗅觉减退一般为轻度至中度,对一般气味的感知能力下降,但通常还能分辨出一些明显的气味。
2.头痛、头昏
产生原因:鼻塞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引起脑部缺氧,从而出现头痛、头昏症状。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头痛、头昏,而是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
年龄差异:儿童对头痛、头昏的耐受和表达与成人不同。幼儿可能通过哭闹、不愿意活动来表现身体的不适;学龄儿童可能会诉说头部昏沉、胀痛等,但描述可能不够准确。
生活方式与头痛头昏:如果患者同时有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头痛、头昏的症状;而充足休息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
病史与头痛头昏:有偏头痛病史的患者,在慢性单纯性鼻炎发作时,头痛可能会加重,需要注意鉴别是鼻炎本身引起还是偏头痛发作。
具体表现:头痛、头昏一般程度较轻,多为隐痛或昏沉感,在鼻塞明显时加重,改善鼻腔通气后症状可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