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对胎儿有保护作用,妊娠晚期羊水深度正常为2-8厘米、指数为5-25厘米,小于相应值为羊水少。其原因有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生长受限,孕妇血容量不足、患某些疾病、药物因素,还有胎膜早破、孕周计算不准等。对胎儿可致肺发育不良、肢体畸形、宫内窘迫,对孕妇会增加剖宫产及产后出血风险。诊断靠超声检查和胎心监护。处理包括一般处理、针对病因治疗、密切监测。高龄孕妇和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需特别注意,前者要密切产检,后者要控制基础病并关注羊水情况。
一、定义与正常羊水范围
羊水是充满在羊膜腔内的液体,对胎儿起到保护等重要作用。妊娠晚期羊水深度正常范围一般为2-8厘米,羊水指数正常范围为5-25厘米。当羊水深度小于2厘米或羊水指数小于5厘米时,可考虑为羊水少。
二、常见原因
(一)胎儿方面
1.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如肾小管发育不全、尿道闭锁等,会导致胎儿尿液生成减少或无法排出,从而引起羊水少。例如,有研究发现先天性肾缺如的胎儿常伴有羊水少的情况。
2.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时,肾脏灌注不足,尿液生成相应减少,进而导致羊水少。
(二)孕妇方面
1.血容量不足:孕妇脱水、大量出汗、摄入水分不足等情况可使血容量减少,导致胎盘灌注减少,进而影响羊水的生成。比如长时间高温环境下劳作且未及时补充水分的孕妇,发生羊水少的风险可能增加。
2.某些疾病影响: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慢性肾炎等疾病时,会影响胎盘的血液循环和功能,从而影响羊水的产生。例如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胎盘血流灌注受到影响,可能导致羊水少。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与羊水少有关,如孕妇使用了具有肾毒性或影响胎盘血流的药物,但相对较少见。
(三)其他因素
1.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时,羊水会持续外流,若未及时处理,可导致羊水进行性减少。
2.孕周计算不准确:如果孕妇记错了末次月经时间,导致孕周估算错误,可能会误判羊水少的情况。
三、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一)对胎儿的影响
1.肺发育不良:羊水是胎儿肺发育的必要环境,羊水少会限制胎儿胸廓的活动,影响肺的正常发育,出生后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疾病。
2.胎儿肢体畸形:羊水少时,子宫壁容易紧裹胎儿,导致胎儿肢体与羊膜相连,引起胎儿肢体离断等畸形。
3.胎儿宫内窘迫:羊水少会使子宫内压力不均,胎儿在宫内的活动空间受限,容易发生缺氧,出现胎心异常等胎儿宫内窘迫的表现。
(二)对孕妇的影响
1.增加剖宫产风险:羊水少可能导致分娩过程中胎儿窘迫等情况发生概率增加,从而增加剖宫产的几率。
2.产后出血风险增加:羊水少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的风险升高。
四、诊断方法
(一)超声检查
超声是诊断羊水少的主要方法。通过测量羊水深度和羊水指数来判断羊水情况。羊水深度是指最大羊水池的垂直深度,羊水指数是通过超声测量孕妇腹部四个象限的羊水深度后相加得到的数值。
(二)胎心监护
胎心监护可以监测胎儿在宫内的胎心情况,若羊水少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心监护可出现异常,如胎心减速等。
五、处理措施
(一)一般处理
如果是由于孕妇血容量不足等原因导致的羊水少,孕妇应增加水分摄入,可通过多饮水、静脉补液等方式补充血容量,从而改善胎盘灌注,增加羊水生成。
(二)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等严重胎儿结构异常导致的羊水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与孕妇及家属充分沟通,考虑终止妊娠等处理;如果是孕妇疾病导致的羊水少,则需要积极治疗孕妇的基础疾病,如控制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压等。
(三)密切监测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羊水少,都需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包括通过超声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胎心监护监测胎儿宫内安危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发生羊水少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高龄孕妇可能存在胎儿染色体异常、孕妇自身基础疾病等风险因素。高龄孕妇更需要密切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超声检查监测羊水情况、进行胎儿染色体筛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二)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
如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的孕妇,本身存在影响胎盘功能的因素,发生羊水少的概率增加。这类孕妇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和监测,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密切关注羊水情况,一旦出现羊水少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