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胃病具传染性,如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某些病毒引起的特殊胃病,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致的胃病不具传染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可通过分餐、注意个人卫生等预防,儿童、老年人、患基础疾病者需特殊注意;胃病检测诊断时要考虑传染性因素,选择检测方法及对待特殊人群检测有相应考量。
一、胃病是否具有传染性
(一)部分胃病具有传染性
1.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某些胃病的重要因素,且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例如,共用餐具、水杯、亲密接触(如接吻)等都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病。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家庭内成员之间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相对较高,因为家庭中往往存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密切接触。
2.由某些病毒引起的特殊胃病:虽然相对少见,但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引发胃部相关病变且具有一定传染性。例如,部分诺如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胃肠道炎症,包括胃部的不适症状,诺如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等经口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易造成传播。
(二)并非所有胃病都具有传染性
1.非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病:像自身免疫性胃炎,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是机体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胃黏膜细胞,不属于传染性疾病范畴。还有因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大量饮酒、长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饮食不规律等)引起的胃病,如单纯的因饮食不当导致的胃黏膜损伤、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这些胃病不具有传染性。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一)预防措施
1.饮食方面:实行分餐制是有效的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措施之一,这样可以减少共用餐具导致幽门螺杆菌传播的风险。尽量避免食用生冷、不洁的食物,对于一些可能被污染的食物要充分烹饪后再食用,例如肉类要确保煮熟煮透,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或其他病原体。
2.个人卫生方面:注意口腔卫生,勤刷牙、漱口,因为幽门螺杆菌可能在口腔内定植,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幽门螺杆菌经口传播的机会。另外,要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要认真洗手,防止通过手接触食物而摄入幽门螺杆菌。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家长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与儿童共用餐具、玩具等,教育儿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如果家庭中有成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要特别注意对儿童的防护,减少儿童接触幽门螺杆菌的机会。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低。如果家中有老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在生活中要更加注重分餐等防护措施,因为老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胃部病变,如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等,而且恢复相对较慢。同时,老年人本身可能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加重胃部病情,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3.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的胃病患者,如果同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预防和处理上要更加谨慎。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的恢复能力,在采取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播措施以及后续针对胃病的处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评估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等。
三、胃病检测与诊断中需考虑传染性因素
(一)检测方法选择考虑传染性
在进行胃病相关检测时,如果怀疑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病,对于具有传染性的考虑,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防护。例如,进行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时,虽然相对安全,但在操作过程中也要遵循防护规范,防止检测过程中的潜在传播风险。对于胃镜检查,由于可能会有气溶胶等情况,在有传染性考虑时,要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以及检查环境的消毒等工作,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特殊人群检测的特殊性
对于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时,要选择相对温和且能准确检测的方法,同时要考虑儿童在检测过程中的配合度以及传染性防护问题。比如,对于较小的儿童,可能更适合采用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如血清学检测或粪便抗原检测等,在检测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因为儿童免疫力低且容易受到感染。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特殊人群进行胃病相关检测时,要综合评估检测的必要性和传染性风险,在确保检测准确性的同时,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防止检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感染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