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尺桡骨骨折需先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手法复位外固定、持续牵引)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分早期(固定期间肌肉收缩、邻近关节活动)和后期(拆除固定后关节活动度、力量训练),儿童患者骨折多为青枝或不全骨折易累及骨骺,康复需护骨骺、控强度并安抚,成人患者骨折多完全移位明显,康复要严遵要求、控负重和补营养。
一、右尺桡骨骨折的诊断
1.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肿胀,还可能有畸形,尺桡骨骨折时可能会看到骨头错位导致的外观异常,比如肢体形状改变等,同时受伤部位活动受限,患者无法正常活动手臂。
全身症状:如果骨折较严重,可能会伴有全身反应,如出血较多时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等休克前期表现,但一般儿童相对成人全身反应可能较轻。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右尺桡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等)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X线表现会有一定差异,儿童的骨骺线等结构与成人不同,在判断骨折时需注意。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如涉及关节面的骨折或者骨折端重叠、错位不明显但怀疑有隐匿性骨折时,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二、右尺桡骨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或者经过手法复位后位置良好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可塑性较强,手法复位相对更容易成功。医生会在麻醉下通过手法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然后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持续牵引:对于一些移位明显的骨折,在手法复位前可能需要先进行持续牵引,如皮肤牵引或骨牵引,通过牵引力量使骨折端逐渐复位,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儿童牵引重量相对较小,牵引时间也相对较短。
2.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当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无法达到解剖复位要求,或者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会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通过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端固定,以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但儿童患者在术后康复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等情况。
三、右尺桡骨骨折后的康复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肌肉收缩锻炼:在骨折固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手指的屈伸、上臂肌肉的收缩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帮助其进行相关肌肉的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促进血液循环。等长收缩锻炼不需要关节的活动,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达到锻炼目的。
邻近关节活动:在不影响骨折部位固定的情况下,进行邻近关节的活动,如肩部、腕关节等的活动。儿童患者由于关节活动度相对较大,但也要注意活动的幅度和力度,避免影响骨折端的稳定。
2.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
关节活动度训练:拆除外固定后,需要进行右肘关节、腕关节等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通过主动和被动的方式进行。主动活动是患者自己进行关节的屈伸等运动,被动活动需要家属或康复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儿童患者在康复训练时需要家长的耐心陪伴和协助。
力量训练: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可以进行力量训练,如使用握力器进行手部力量训练,逐渐增加手臂的力量。力量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逐步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四、不同人群右尺桡骨骨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特点:儿童的骨骼韧性较好,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或不全骨折,但是儿童的骨骺比较活跃,在骨折时容易累及骨骺,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而且儿童的配合度相对较差,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和协助。
注意事项: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保护骨骺,手法复位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导致骨骺损伤。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强度,不能让儿童过度活动,防止影响骨折愈合和骨骼生长。同时要多给予儿童心理上的安抚,让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2.成人患者
特点:成人的骨骼韧性相对较差,骨折多为完全骨折,骨折端移位相对明显,而且成人的活动量较大,骨折后需要更严格的固定和康复。
注意事项:成人患者在治疗后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导致骨折端移位。同时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尤其是蛋白质、钙等的摄入,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如果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要控制好基础疾病,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