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致癌因素需避免EB病毒相关传播、规避环境化学致癌物及吸烟被动吸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要合理饮食(增蔬菜水果、减腌制烟熏)、适度运动(选适合方式提高免疫力);定期健康筛查包括高危人群(有家族史、长期接触EB病毒者定期鼻咽检查)和一般人群(30-50岁每2-3年鼻咽常规检查),不同人群筛查有别。
一、远离致癌因素
1.EB病毒相关预防
EB病毒是鼻咽癌的重要诱因之一,虽然目前尚无直接针对EB病毒的完全预防性疫苗广泛应用,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在生活中应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等可能接触唾液的物品。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注意其口腔卫生,减少病毒通过唾液传播的机会。成年人也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唾液交换行为,如长时间亲密接触等。
2.环境因素规避
减少接触化学致癌物,如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空气中的多环芳烃、甲醛等化学物质可能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生活的人群,应尽量减少在污染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对于居住在新装修房屋中的人群,要确保房屋充分通风散味,因为新装修材料中可能释放甲醛等有害物质。对于儿童来说,其身体代谢和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更应避免长时间处于污染环境中,新装修房屋最好通风3-6个月后再让儿童入住。
避免长期吸烟和被动吸烟,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尼古丁、苯并芘等。吸烟不仅会增加自身患鼻咽癌的风险,二手烟对周围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危害也很大。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有害物质的抵御能力减弱,被动吸烟会进一步损害其呼吸道和免疫系统;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被动吸烟会影响其呼吸系统发育,增加患鼻咽癌等疾病的潜在风险。
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1.合理饮食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例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能帮助机体抵御外界致癌因素的侵害。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富含蔬菜水果的饮食可以降低患鼻咽癌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应保证每日足够的蔬菜水果摄入量。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发育,应鼓励儿童多吃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如橙色的胡萝卜、黄色的南瓜、绿色的西兰花等;老年人也应保持蔬菜水果的摄入,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减少腌制、烟熏食物摄取,腌制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烟熏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等致癌物。长期食用这类食物会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对于喜爱腌制食品的人群,尤其是有鼻咽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尽量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的均衡,用新鲜的食材烹饪健康的饭菜,替代腌制和烟熏食物。
2.适度运动
坚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细胞活性,从而更好地抵御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不同年龄人群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篮球、游泳等较为激烈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天散步30分钟左右,太极拳可以每周练习3-5次,每次20-30分钟。运动能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对于降低鼻咽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有家族鼻咽癌病史的人群,通过运动提高免疫力更为重要。
三、定期健康筛查
1.高危人群筛查
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鼻咽部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鼻咽镜检查等相关检查。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可能使这类人群携带相关的易感基因,通过定期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鼻咽部的异常病变。对于儿童中有鼻咽癌家族史的情况,由于儿童的鼻咽部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检查时要更加谨慎,但也不能忽视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可适当提前筛查年龄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长期接触EB病毒的人群,如在EB病毒高发地区生活且经常接触可能携带EB病毒人群的个体,也应定期进行鼻咽部相关检查。通过血清学检查等方法检测EB病毒抗体等指标,以及时发现是否有EB病毒感染相关的鼻咽部病变迹象。对于不同年龄的长期接触者,检查的频率和具体项目可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能早期发现病变。
2.一般人群筛查
对于一般人群,也应定期进行鼻咽部的常规检查。虽然一般人群患鼻咽癌的风险相对较低,但通过定期筛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例如,30-50岁的人群可以每2-3年进行一次鼻咽镜等检查。在进行筛查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体状况差异,儿童和老年人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度和身体耐受性不同,需要医护人员采取更加贴心和合适的检查方式,确保筛查过程顺利且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