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术后需从体位、切口与引流管、皮肤、康复训练、饮食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护理。体位护理要保证患肢正确位置及翻身时保持轴线;切口与引流管需观察切口及确保引流管通畅;皮肤护理要防压疮并保持清洁;康复训练分早期和中期循序渐进;饮食要营养均衡多饮水;并发症预防需防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并密切观察相关情况,儿童和老年患者因自身特点有不同护理要点。
一、体位护理
1.术后早期体位:股骨颈骨折术后需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患肢外侧放置枕头等保持外展约30°,避免患肢内收、外旋,防止骨折移位。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体位,因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正确的体位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及肢体发育。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确保体位准确,可借助护理垫等辅助工具维持体位。
2.翻身注意事项:协助患者翻身时,要保持患肢与躯干在同一轴线,避免扭曲患肢,家属或护理人员应托住患者肩部和臀部同时翻动,防止骨折部位受力不均。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翻身频率不宜过高,避免引起切口疼痛及影响骨折稳定。
二、切口与引流管护理
1.切口观察: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若发现切口红肿、渗液增多或有异常气味,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儿童患者,因其皮肤娇嫩,更要注意观察切口周围皮肤情况,防止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老年患者由于愈合能力相对较弱,也需加强切口观察。
2.引流管护理:若术后有引流管,要确保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固定好引流管,防止患儿活动时牵拉导致引流管脱出等情况。老年患者身体活动相对不灵活,但也需关注引流管情况,避免引流管相关并发症。
三、皮肤护理
1.受压部位护理: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按摩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肩胛部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儿童患者皮肤薄嫩,按摩力度要轻柔,可使用软质的护理垫保护受压部位。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容易发生压疮,更要加强受压部位的护理,增加翻身次数,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
2.保持皮肤清洁:定期为患者擦身,更换清洁干燥的床单、衣物,保持皮肤清洁舒适。儿童患者要使用温和的清洁用品,避免刺激皮肤。老年患者皮肤干燥,擦身时可使用保湿用品。
四、康复训练护理
1.早期康复训练:术后早期可指导患者进行足踝部的屈伸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等。足踝屈伸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每次活动可重复10-15次,每天3-4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是让患者用力绷紧大腿肌肉,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次。儿童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根据其年龄和耐受程度调整训练强度,避免过度疲劳。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下降,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
2.中期康复训练: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等。关节活动度训练可在医护人员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髋关节的屈伸、外展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范围逐渐增加,避免暴力活动。负重训练要依据骨折愈合的X线表现等情况,一般骨折愈合较好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部分负重,逐渐增加负重重量。儿童患者在中期康复训练时要关注其生长发育对训练的影响,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的因素,合理安排康复训练计划。
五、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促进骨折愈合。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可适当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如虾皮、动物肝脏等。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同时保证营养摄入。
2.多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约1500-2000ml,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也有助于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儿童患者要引导其多饮水,避免因不喜欢喝水而导致脱水等情况。老年患者本身尿量可能减少,更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泌尿系统健康。
六、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深静脉血栓预防:除了通过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外,还可使用弹力袜等辅助预防深静脉血栓。观察患者患肢有无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变化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儿童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要注意观察肢体情况。老年患者由于血液黏稠度较高等因素,深静脉血栓风险较高,更要加强预防和观察。
2.肺部感染预防: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儿童患者要帮助其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训练,老年患者因呼吸功能减弱,更要注重肺部护理,鼓励其多做呼吸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