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可通过非药物、药物、手术等方式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低冲击力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物理(热敷、冷敷)、辅助器具(拐杖等、膝关节支具);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抗炎镇痛、注意胃肠道反应)、软骨保护剂(氨基葡萄糖保护软骨);手术包括关节镜(处理游离体等、术后康复)、截骨术(纠正力线、年轻适用)、膝关节置换术(严重破坏保守无效适用、有风险需康复随访)。
一、非药物治疗
(一)运动治疗
1.低冲击力运动:对于膝关节炎患者,游泳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同时锻炼膝关节周围肌肉。研究表明,坚持规律游泳锻炼的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不运动者。此外,平地慢走也是不错的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但要注意控制行走速度和距离,避免加重关节负担。
2.关节活动度训练:患者可进行膝关节屈伸等关节活动度训练,维持膝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比如坐在椅子上,缓慢进行膝关节的弯曲和伸展,每天可分多次进行,每次训练时间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调整,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对于老年患者,关节活动度训练能防止关节僵硬,保持关节灵活性;年轻患者长期久坐或有不良运动习惯导致膝关节活动度受限,也可通过此类训练改善。
(二)物理治疗
1.热敷:热毛巾热敷膝关节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一般每次热敷15-20分钟,温度以感觉舒适为宜。对于有膝关节受凉史或寒冷天气时疼痛加重的患者,热敷能有效改善症状。但如果膝关节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时,不宜热敷。
2.冷敷:在膝关节急性损伤期或炎症明显时,可进行冷敷。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在膝关节上,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冷敷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肿胀。不同年龄患者在冷敷时需注意控制冷敷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皮肤。
(三)辅助器具使用
1.拐杖或助行器:对于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行走困难的患者,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能减轻膝关节负重,防止进一步损伤。老年人平衡能力较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可降低跌倒风险;年轻患者因外伤等导致膝关节炎影响行走时,也可借助辅助器具减轻膝关节负担。
2.膝关节支具:定制合适的膝关节支具可提供膝关节稳定性,限制过度活动。比如在进行一些较重体力活动或长时间行走时佩戴,有助于保护膝关节。对于有膝关节结构轻度不稳定的患者,膝关节支具能起到一定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二、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抗炎药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2.适用情况:适用于轻至中度膝关节炎疼痛的患者。但此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引起胃痛、恶心等,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使用时需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有胃溃疡病史患者应慎用。
(二)软骨保护剂
1.氨基葡萄糖:可刺激软骨细胞合成具有正常结构的蛋白多糖,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的活性,并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临床上有研究显示,长期服用氨基葡萄糖的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缓解,关节功能有所改善。对于病程较长的膝关节炎患者,氨基葡萄糖可起到一定保护软骨的作用,不同年龄患者均可使用,但需注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一般建议按疗程服用。
三、手术治疗
(一)关节镜手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膝关节有游离体、半月板损伤或滑膜病变等情况的膝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镜可进行半月板修整、游离体取出、滑膜清理等操作,能有效改善症状。对于年轻患者,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时也可考虑,术后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
2.术后康复: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老年患者术后康复需家人协助,注意训练过程中避免过度劳累,年轻患者则可自主进行康复训练,但也要遵循康复计划。
(二)截骨术
1.适用情况:主要适用于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且年龄相对较轻、膝关节软骨破坏不严重的患者。通过截骨手术纠正下肢力线,减轻膝关节一侧的负重,从而缓解症状,延缓关节置换的时间。对于年轻患者,下肢力线异常导致膝关节炎,截骨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如果膝关节软骨破坏严重,截骨术效果可能不佳。
(三)膝关节置换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膝关节严重破坏、疼痛剧烈、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包括老年患者和部分年轻但膝关节病变严重的患者。膝关节置换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需要长期的康复和随访。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年轻患者术后也要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以保证置换关节的长期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