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一般人群可选游泳等,老年人群可选靠墙静蹲、太极拳等)、减轻体重(可降低膝关节压力)、辅助器具使用(单侧病变重可用拐杖,平衡差等可用助行器);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轻至中度痛者用,注意胃肠道等问题)、软骨保护剂(各年龄段早期或轻症状者用,孕妇等禁用);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手术(游离体等情况适用,术后需康复训练)、截骨术(膝内外翻畸形者适用,风险较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晚期严重者适用,老年人术后需严格康复护理,青少年一般不考虑)。
一、非药物治疗
(一)运动疗法
1.对于一般人群:低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膝关节功能,如游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次左右、每次30分钟的游泳锻炼,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且对关节软骨压力较小。水中的浮力能减轻体重对膝关节的负荷,适合各年龄段膝关节炎患者,尤其是体重超重者。对于中青年人,还可进行慢走等运动,但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行走加重膝关节磨损。
2.对于老年人群:应选择更温和的运动方式,如靠墙静蹲,每次保持3-5分钟,每天可进行3-4组。这种运动能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对膝关节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要注意动作规范,避免膝关节过度屈曲。同时,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其缓慢、连贯的动作有助于改善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且能调节身体整体状态,适合老年膝关节炎患者长期坚持。
(二)减轻体重
1.对各年龄段影响: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对于青少年,如果体重超标,长期来看会增加未来患膝关节炎的风险;对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膝关节的压力,延缓病情进展。例如,体重每减轻5千克,膝关节所受压力可降低约10-15千克,对膝关节的保护作用明显。肥胖人群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减轻体重,饮食上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
(三)辅助器具使用
1.对于不同情况人群:膝关节炎患者可根据病情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或助行器。对于单侧膝关节病变较严重的患者,使用拐杖可减轻患侧膝关节的负重;对于平衡功能较差或行走困难的老年人,助行器能提供更好的支撑,帮助稳定行走,减少膝关节的受力。青少年若因运动损伤等导致膝关节炎,在康复阶段也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合适的辅助器具来辅助行走和康复训练。
二、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抗炎药
1.适用人群及原理: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的膝关节炎患者,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需谨慎使用,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胃溃疡、胃出血等。老年人使用时要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青少年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因为其对骨骼发育等可能存在潜在影响。
(二)软骨保护剂
1.作用及人群:如氨基葡萄糖等,可参与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及胶原纤维的合成,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的活性,并可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对于各年龄段膝关节炎患者均可使用,尤其是早期或症状较轻的患者。但对于孕妇及对其过敏者应禁用,青少年使用时也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三、手术治疗
(一)关节镜手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膝关节有游离体、滑膜增生明显等情况的患者。通过关节镜可以清除关节内的游离体、修整破损的半月板、清理增生的滑膜等,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对于年轻患者,若膝关节炎是由于运动损伤等导致的局部病变,关节镜手术是较好的选择。但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康复训练强度和进度可能有所不同,青少年康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截骨术
1.针对人群及原理:主要针对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患者,通过改变下肢力线来减轻膝关节一侧的负重,从而缓解症状。对于年轻、有明确力线异常的膝关节炎患者适用。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康复也较为关键。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术后康复中的注意事项不同,老年人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青少年则要注重功能恢复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适用人群:适用于晚期严重膝关节炎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膝关节疼痛剧烈、功能严重受限。对于老年人,若身体状况允许,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但术后需要进行严格的康复护理,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康复效果可能因身体机能等因素有所差异,老年人康复时间相对较长,且要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等。青少年一般不考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因为其膝关节还在生长发育中,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等问题需要综合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