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通过询问长期饮酒史、胆道疾病史等病史,观察腹痛、消瘦、脂肪泻等症状进行病史和症状评估;血生化检查关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血糖、血清钙等,粪便检查测粪便弹性蛋白酶-1;腹部超声可看胰腺形态和胰管情况,腹部CT能清晰显示胰腺改变及胰管成像,MRCP可清晰显示胰胆管形态;胰功能试验有直接刺激试验和间接刺激试验,综合病史、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判断慢性胰腺炎,需考虑个体差异。
一、病史和症状评估
(一)询问病史
1.饮酒史:慢性胰腺炎患者往往有长期大量饮酒史,一般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40g,女性超过20g,持续5年以上),这是重要的危险因素,需详细询问患者饮酒的种类、持续时间和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等情况。
2.胆道疾病史:既往有胆道结石、胆囊炎等胆道疾病病史也与慢性胰腺炎发生相关,要了解患者是否有胆道疾病发作史、治疗情况等。
3.其他病史:如是否有高脂血症、遗传性胰腺炎相关基因家族史等。
(二)症状观察
1.腹痛: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或剧痛,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可放射至背部,疼痛发作常与进食尤其是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部分患者疼痛可逐渐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
2.消瘦:由于胰腺功能受损,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消瘦,尤其在疾病进展后较为明显,需关注患者近期体重变化情况。
3.脂肪泻: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时,脂肪消化吸收障碍,可出现脂肪泻,表现为粪便量多、恶臭、呈灰白色、油腻状等。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生化检查
1.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在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可升高,但在稳定期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不过这两项指标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血糖: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血糖异常,如糖尿病,因为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所以需要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了解血糖水平情况。
3.血清钙:慢性胰腺炎患者若伴有脂肪坏死,可使血钙降低,需要检测血清钙水平。
(二)粪便检查
粪便弹性蛋白酶-1测定:粪便弹性蛋白酶-1是反映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慢性胰腺炎患者粪便弹性蛋白酶-1水平常降低,一般小于200μg/g粪便,通过检测粪便中弹性蛋白酶-1的含量可以辅助判断胰腺外分泌功能状态。
三、影像学检查
(一)腹部超声
1.胰腺形态改变:可观察到胰腺大小、形态变化,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可能变小、实质回声不均匀、胰管扩张等,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但对于一些早期或不典型病变可能显示不够清晰。
2.胰管情况:能发现胰管扩张、胰管结石等情况,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较特异的表现之一,超声可探测到胰管内的强回声光团伴后方声影。
(二)腹部CT
1.胰腺改变: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胰腺实质密度、形态,能发现胰腺钙化、胰管扩张、胰周渗出等情况,对于诊断慢性胰腺炎具有重要价值,还可判断胰腺是否存在假性囊肿等并发症。
2.胰管成像:螺旋CT胰管成像(CTP)能更直观地显示胰管的形态,如胰管扩张、狭窄、串珠样改变等,有助于明确慢性胰腺炎的胰管病变情况。
(三)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1.胰胆管显示:MRCP可清晰显示胰管和胆管的形态,对于慢性胰腺炎所致的胰管狭窄、扩张、胰管结石等显示效果优于腹部超声和CT,能更准确地评估胰胆管系统的病变,尤其适用于对碘造影剂过敏或超声、CT检查不够明确的患者。
四、胰功能试验
(一)直接刺激试验
1.促胰液素-缩胆囊素试验:通过静脉注射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刺激胰腺分泌胰液和消化酶,然后收集十二指肠液,测定胰液分泌量、碳酸氢盐浓度及胰酶含量等,慢性胰腺炎患者该项试验可出现异常,如胰液分泌量减少、碳酸氢盐浓度降低、胰酶含量下降等,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二)间接刺激试验
1.Lundh试验:让患者进食特定的标准餐,收集十二指肠液,测定胰液分泌及成分,以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慢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胰液分泌不足等相应改变,不过该试验操作相对复杂,目前应用也不如粪便弹性蛋白酶-1测定普遍。
一般来说,结合患者的病史、典型症状,再配合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弹性蛋白酶-1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MRCP等)综合判断慢性胰腺炎,其中病史和症状评估是初步筛选的重要步骤,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腹部CT和MRCP对明确胰腺形态及胰管病变等有重要意义,实验室检查则从不同方面辅助判断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如饮酒情况等)的患者在评估时需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比如儿童慢性胰腺炎相对少见,多与遗传等因素相关,评估时要结合儿童的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询问和检查;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病史采集和检查选择上需更加全面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