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耳聋的发病原因包括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可侵犯内耳引发病变)、内耳供血障碍(血管痉挛致供血减少、血管栓塞致供血中断)、自身免疫因素(免疫复合物沉积、自身抗体攻击内耳组织);症状有突然发生且程度不一的听力下降、多样持续的耳鸣(影响生活质量)、轻至重度的眩晕(与听力下降可能相关)。
一、发病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许多病毒都可能与突发耳聋相关,如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研究表明,病毒可通过血液循环、神经鞘膜或蜗神经等途径侵犯内耳,引起内耳的炎症、水肿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突发耳聋。例如,腮腺炎病毒感染时,除了引起腮腺肿胀等典型症状外,也有较高的概率引发内耳病变导致突发耳聋,这与病毒在体内的播散途径以及内耳的解剖结构特点有关,内耳的某些结构对病毒的易感性较高。
2.细菌感染:中耳的细菌感染可能蔓延至内耳引发突发耳聋。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中耳感染,细菌可通过圆窗膜等途径侵入内耳,导致内耳的炎症反应,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儿童由于中耳解剖结构相对特殊,咽鼓管短而宽,平置,更容易发生中耳细菌感染进而波及内耳,增加突发耳聋的发病风险。
(二)内耳供血障碍
1.血管痉挛: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因素可能导致内耳血管痉挛,如过度劳累、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人群,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血管痉挛会使内耳的血液供应减少,内耳毛细胞等结构因缺血缺氧而受损,从而引发突发耳聋。例如,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群,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内耳血管痉挛的情况较为常见,进而增加了突发耳聋的发病可能性。
2.血管栓塞:血液中的栓子可堵塞内耳的血管,如胆固醇栓子、血小板栓子等。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容易形成栓子,栓子随血液循环到达内耳血管时,就可能导致血管栓塞,引起内耳供血中断,导致突发耳聋。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血液成分改变等原因,更容易发生血管栓塞相关的突发耳聋。
(三)自身免疫因素
1.免疫复合物沉积: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内耳组织中,引起内耳的免疫炎症反应。例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与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能沉积在内耳,导致内耳的损伤,引发突发耳聋。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突发耳聋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可能在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或本身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中更易出现。
2.自身抗体攻击内耳组织: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可攻击内耳的正常组织,如攻击内耳的毛细胞、血管纹等结构。这种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会破坏内耳的正常功能,导致突发耳聋。自身免疫性突发耳聋的诊断需要结合多项免疫指标的检测,如自身抗体的检测等,对于有自身免疫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警惕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突发耳聋的可能。
二、症状
(一)听力下降
1.突然发生:患者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1-2天内突然出现听力明显下降,可表现为单侧耳朵听力下降,也有少数患者为双侧。例如,有的患者晨起时还能正常听到声音,但是起床后不久就发现一侧耳朵听力明显减退,难以听清周围人的说话声。
2.听力损失程度不一:听力下降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听力下降可能只是对某些高频声音的感知略有减弱,而重度听力下降则可能几乎听不到外界声音。一些患者可能表现为中度听力下降,对日常交流产生一定影响,如在面对面交流时需要对方提高音量才能听清。
(二)耳鸣
1.耳鸣表现:多数患者会伴有耳鸣症状,耳鸣的声音多样,可为鸣声、嗡嗡声、蝉鸣声等。耳鸣可在听力下降之前出现,也可与听力下降同时发生或在听力下降之后出现。例如,有的患者先出现耳鸣,几天后才发现听力下降;而有的患者是听力下降的同时就伴有明显的耳鸣。耳鸣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患者耳鸣会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安静环境下,耳鸣声会更加明显,干扰患者的休息和注意力集中。
2.对患者的影响:长期的耳鸣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等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对于儿童患者来说,耳鸣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和心理发育,因为儿童在安静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受到耳鸣的干扰,而且长期的耳鸣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导致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三)眩晕
1.眩晕程度:部分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眩晕的程度可轻可重。轻度眩晕可能只是感觉自身有轻微的晃动,不影响正常的站立和行走;而重度眩晕则会导致患者站立不稳,难以行走,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有的患者眩晕症状较轻,只是在头部转动时略有感觉,而有的患者则会因剧烈眩晕而摔倒。
2.与听力下降的关系:眩晕与听力下降在一些患者中可能同时出现,且两者的严重程度可能相关。一般来说,听力损失越严重,眩晕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眩晕的发生机制与内耳的病变有关,内耳的病变影响了其平衡感知功能,从而导致眩晕症状的出现。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平衡功能就可能有所下降,再加上突发耳聋伴发的眩晕,更容易发生摔倒等意外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