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一种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疾病,病因包括年龄、慢性劳损、外伤、肩部受寒及其他疾病影响等,病理改变有炎症和粘连阶段,临床表现为疼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非手术(药物、物理、康复锻炼)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在其发生、发展和治疗中有不同特点。
一、病因
1.年龄因素:多见于50岁左右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囊、韧带等组织弹性降低、韧性减弱,容易发生炎症和粘连,这是中老年人群高发肩周炎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有研究表明,50岁左右人群肩周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2.慢性劳损: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如从事频繁上臂运动的职业(如画家、打字员等),或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肩关节慢性损伤,会增加肩周炎的发病风险。反复的肩关节活动使软组织受到反复摩擦、牵拉,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进而逐渐发展为肩周炎。
3.外伤:肩关节曾经受到过外伤,如骨折、脱位等,在恢复过程中如果肩关节活动过早或康复锻炼不当,可能会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引发肩周炎。例如,肩关节骨折后长时间固定,关节活动减少,容易出现肩关节僵硬和粘连,最终发展为肩周炎。
4.肩部受寒:长期肩部暴露在寒冷环境中,会引起肩关节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软组织缺血、缺氧,诱发炎症反应,进而增加肩周炎的发生几率。比如,冬季不注意肩部保暖,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工作或生活,容易患上肩周炎。
5.其他疾病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肩周炎相关,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异常,会影响肩关节周围神经、血管的功能,增加肩周炎的发病风险;甲状腺疾病、心脏病等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或局部血液循环影响肩关节,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二、病理改变
1.炎症阶段:早期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炎症反应,血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患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疼痛多为慢性钝痛或酸痛,夜间疼痛可能会加重,同时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2.粘连阶段:随着病情进展,炎症逐渐消退,但关节囊、韧带等组织发生纤维性粘连,关节变得僵硬,活动范围明显减小,尤其是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动作受限更为明显,患者会感觉肩关节像被冻结一样,所以又称冻结肩。
三、临床表现
1.疼痛:疼痛是肩周炎的主要症状之一,疼痛范围较广,可涉及肩关节前方、外侧、后方等部位,疼痛性质多样,可为持续性钝痛、刺痛或刀割样痛,疼痛可因肩关节活动而加重,如上肢外展、上举时疼痛明显。
2.活动受限: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可能受限,以外展、外旋、上举等动作受限最为突出。患者可能发现穿衣、梳头、洗脸等日常活动难以完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例如,穿衣服时手臂难以抬高,无法顺利将衣服套入肩部;梳头时手臂外旋困难,难以将梳子举过头顶梳到头发等。
3.肌肉萎缩:病程较长的肩周炎患者,由于肩关节长期活动受限,肩部肌肉会出现废用性萎缩,尤其是三角肌等肩部主要肌肉,表现为肩部肌肉变薄,力量减弱。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一些特定的检查方法来诊断肩周炎,如肩关节外展试验,患者外展肩关节时,当外展到60°-120°范围内时疼痛明显加剧,超过120°后疼痛反而减轻;落臂试验,患者上臂外展90°,然后让其缓慢下落,正常情况下能缓慢下落,而肩周炎患者则不能缓慢下落,会迅速落下且伴有疼痛。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一般无特异性表现,可用于排除肩关节其他病变,如骨折、肿瘤等;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如关节囊是否增厚、韧带是否粘连、肌肉是否萎缩等,对肩周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五、治疗与康复
1.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反应等。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例如,热敷可以促进肩关节周围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液供应,缓解疼痛;超短波治疗能深入组织内部,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
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是肩周炎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常见的锻炼方法有爬墙运动,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高举,每天重复练习,逐渐增加高度;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垂臂,患侧手臂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或画圈运动,以活动肩关节;还有外旋锻炼、内收外展锻炼等,通过这些锻炼可以改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肩关节粘连进一步加重。
2.手术治疗:对于经过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肩关节松解术等,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肩周炎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都有不同的特点。中老年人群是高发群体,应注意肩部的保养和预防;女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更年期)由于身体内分泌等变化,也可能增加肩周炎的发病风险;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时间伏案工作、肩部受寒等)的人群要注意纠正不良习惯,预防肩周炎的发生;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注意观察肩部的状况,一旦出现肩部不适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