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累及肠道,以肠道症状为主,病因多样,诊断结合症状体征及检查,治疗针对病因对症支持;胃肠炎累及胃和肠道,有胃和肠道症状,病因有感染、非感染等,诊断需综合检查,治疗也针对病因对症;儿童、老年人、孕妇患两病时各有特殊注意事项,儿童病情变化快需注重补液用药,老年人要考虑基础病和药物相互作用,孕妇用药需谨慎。
胃肠炎:胃肠炎是胃和肠道两者同时发生的炎症,累及胃和肠道。其病因同样包括感染因素(如病毒、细菌等)以及非感染因素,像饮食不当(过量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药物刺激等都可能引发胃肠炎。比如患者食用了变质的食物,其中的病原体既可能影响胃黏膜,又可能波及肠道黏膜,导致胃和肠道同时出现炎症。
临床表现差异
肠炎: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以肠道症状为主,常见的有腹痛,多位于脐周,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等;腹泻是肠炎较常见的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水样便等,严重时可能出现黏液便、脓血便;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一般是感染性肠炎时较为明显,体温可因感染病原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细菌性肠炎患者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发热症状,而一些非感染性肠炎患者发热症状可能相对较轻或不明显。
胃肠炎:胃肠炎除了有肠道症状外,还具有胃部症状。胃部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这是比较常见的,患者可能会频繁呕吐胃内容物;同时也有腹痛症状,腹痛部位可能在上腹部或脐周等;腹泻症状与肠炎类似,大便次数增多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表现。比如病毒性胃肠炎患者,常先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随后出现腹泻等肠道症状。
病因区别
肠炎:感染性肠炎的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志贺菌等细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以及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寄生虫。非感染性肠炎的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这类疾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肠道黏膜;另外,放射性损伤(如腹部放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如某些抗生素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肠炎)等也可引起肠炎。
胃肠炎:感染性胃肠炎的病原体与肠炎类似,细菌、病毒等均可引起。非感染性胃肠炎的病因除了饮食因素外,药物因素也较为常见,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可刺激胃和肠道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引发炎症;还有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可能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导致胃肠炎的发生;另外,胃部的基础疾病也可能累及肠道引发胃肠炎,如胃溃疡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可能影响到肠道功能。
诊断方法
肠炎:诊断肠炎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症状上关注肠道症状的表现,体征可能有腹部压痛等。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等炎症指标情况,大便常规检查可观察大便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病原体等,必要时还可进行大便培养以明确病原体;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肠炎,可能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等;影像学检查如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是否有充血、水肿、溃疡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胃肠炎:诊断胃肠炎同样要依据症状、体征及检查。症状上综合胃和肠道的表现。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了解全身炎症情况,大便常规检查肠道情况,同时可能需要进行呕吐物检查等了解胃部情况;胃镜检查是诊断胃肠炎时了解胃部病变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状态,如是否有充血、糜烂等,结合结肠镜检查可以全面了解胃和肠道的情况;对于感染性胃肠炎,同样可能需要进行病原体检测。
治疗原则
肠炎:治疗肠炎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果是感染性肠炎,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等;如果是自身免疫性肠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同时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腹泻严重时给予补液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腹痛明显时可适当使用解痉止痛药物等。
胃肠炎:胃肠炎的治疗也是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感染性胃肠炎同样根据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非感染性胃肠炎要去除病因,如调整饮食、停用相关药物等。对症治疗方面,呕吐严重时可暂禁食,并给予止吐治疗;腹泻严重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腹痛时可使用解痉药物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肠炎或胃肠炎时,由于其生理特点,病情变化较快。比如儿童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腹泻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在治疗时要更加注重补液,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例如婴幼儿患病毒性胃肠炎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一旦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要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患肠炎或胃肠炎时,机体功能衰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差。比如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在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和量,避免过快过多补液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等情况。老年人感染性肠炎或胃肠炎时,要及时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等。
孕妇:孕妇患肠炎或胃肠炎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在诊断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治疗时要优先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治疗措施。例如感染性胃肠炎时,可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感染药物,同时要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