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有传染性与否之分,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具传染性,传播途径包括口-口和粪-口,可通过分餐、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预防;可通过症状表现和检查手段判断胃病是否与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有特定症状及相应检测方法,非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症状和检查各有特点。
一、胃病是否具有传染性
(一)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传染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病具有传染性。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例如,共用餐具、水杯、深度接吻等可能会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在家庭中,如果有成员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他家庭成员感染的风险会相对较高。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且在家庭中与长辈的密切接触较多,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进而引发胃病。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应注意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等,以减少家庭内的传播。
(二)非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传染性
大部分非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病不具有传染性。比如由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萎缩性胃炎、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药物性胃炎等,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异常或药物等非感染性因素作用所致,不存在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情况。不同年龄、性别在这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病风险因素不同,例如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衰退等原因,可能更容易因药物等因素引发胃病,但这与传染性无关。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一)传播途径细节
1.口-口传播:
当感染者的唾液中含有幽门螺杆菌时,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或者一起进食时,通过唾液的交换就可能将幽门螺杆菌传播给他人。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家长可能会将食物嚼碎后喂给儿童,这种行为极大增加了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
深度接吻时,口腔之间的密切接触也会使幽门螺杆菌有机会从感染者传播到其他人。
2.粪-口传播:
幽门螺杆菌可随感染者的粪便排出体外,如果粪便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后,就可能通过口摄入而感染幽门螺杆菌。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水源不安全的地区,这种传播途径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接触到被污染的环境因素而感染。
(二)预防措施
1.饮食方面:
实行分餐制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家庭成员之间使用各自的餐具,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儿童,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与大人共用餐具,尽量使用儿童专用的餐具。
确保食物的清洁和安全,蔬菜水果要洗净,避免食用生冷不洁的食物。在烹饪食物时要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等食物,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
2.个人卫生方面:
注意口腔卫生,勤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口腔健康。
要注意手卫生,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要认真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部之前不洗手,减少通过手将可能携带的幽门螺杆菌带入口腔的风险。对于儿童,家长要监督并帮助他们做好手卫生,例如在进食前、接触公共物品后等及时洗手。
三、发现胃病后如何判断是否与感染有关
(一)症状表现参考
1.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的常见症状:
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嗳气、反酸、口臭等症状。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除了上述成人常见的症状外,还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营养吸收。例如,一些儿童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进而导致摄入营养不足,影响身高和体重的增长。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只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
2.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的症状特点:
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会有贫血相关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这是因为自身免疫攻击导致胃内细胞受损,影响维生素B12等的吸收,进而引起贫血。药物性胃炎则与服用特定药物有关,比如有明确的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病史,在服药后出现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停药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如果继续服药则症状可能反复。不同年龄人群中,症状表现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其他基础疾病,胃病症状可能会被掩盖或与其他疾病症状混淆,需要更加仔细地鉴别。
(二)检查手段
1.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
尿素呼气试验是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碳-13呼气试验和碳-14呼气试验。这种检测方法无创、简便,儿童也可以进行碳-13呼气试验,相对碳-14呼气试验来说放射性更低,更适合儿童群体。例如,儿童口服标记有同位素的尿素胶囊后,检测呼出气体中相关同位素的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胃镜检查结合快速尿素酶试验也是一种可靠的检测方法,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能够直接确定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儿童,胃镜检查需要谨慎操作,选择合适型号的胃镜,并且要在专业医生的评估下进行,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非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检查:
对于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需要检测自身抗体,如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等,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是否有贫血相关指标异常,如血红蛋白降低等。对于药物性胃炎,详细询问药物服用史是关键,同时结合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胃黏膜可能会有药物相关的损伤表现,如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但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证据。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检查的侧重点可能会有所调整,例如儿童药物性胃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情况,也需要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