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鼻息肉和鼻甲肥大展开详细介绍,涵盖定义与病理特征、症状表现、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增生组织团,由鼻黏膜长期炎性水肿所致,症状有鼻塞、流涕等,病因涉及过敏、感染等,诊断靠前鼻镜、鼻内镜及CT扫描,治疗分药物和手术;鼻甲肥大是鼻甲受炎症刺激黏膜水肿致鼻腔阻塞,以下鼻甲肥大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涕等,病因包括炎症、过敏等,诊断方法类似鼻息肉,治疗有药物、物理和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尽量保守治疗,老人手术需评估身体状况,孕妇避免用影响胎儿的药物。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1.鼻息肉: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于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组织团,通常是由于鼻黏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显微镜下可见鼻息肉由高度水肿的鼻黏膜构成,表面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基底膜广泛增厚并扩展到黏膜下层,形成不规则的透明膜。
2.鼻甲肥大:鼻甲肥大是指鼻甲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引起鼻甲黏膜水肿,导致鼻腔阻塞。鼻甲包括上、中、下三个鼻甲,其中下鼻甲最大、最靠前,临床上以下鼻甲肥大为多见。主要病理改变为黏膜固有层肥厚,常伴有黏膜下组织甚至骨膜和骨质的增生。
二、症状表现
1.鼻息肉:
鼻塞:呈渐进性加重,为持续性鼻塞,是由于息肉堵塞鼻腔所致。
流涕:多为浆液性或黏液性涕,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涕。
嗅觉减退:息肉堵塞嗅裂,影响气味分子到达嗅区,可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
打鼾:息肉较大时可阻塞后鼻孔,引起睡眠时打鼾,严重时可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其他:还可能出现耳部症状,如耳鸣、听力减退等,是由于息肉压迫咽鼓管咽口所致。
2.鼻甲肥大:
鼻塞:一般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程度相对鼻息肉较轻。间歇性鼻塞表现为在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全天持续存在。
流涕: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涕,量较多。
头痛:当肥大的鼻甲压迫鼻中隔时,可引起三叉神经眼支所分出的筛前神经受压或炎症,出现不定期发作性额部疼痛,并向鼻梁和眼眶放射。
嗅觉减退:相对鼻息肉少见,只有在鼻甲肥大严重堵塞嗅裂时才会出现。
其他:长期张口呼吸及鼻腔分泌物的刺激,可导致咽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
三、发病原因
1.鼻息肉:
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生鼻息肉的风险较高,过敏反应可引起鼻黏膜的慢性炎症,促使息肉形成。
感染因素:鼻窦炎、鼻炎等鼻腔鼻窦的慢性感染,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鼻黏膜水肿,逐渐形成息肉。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某些基因异常有关。
免疫异常: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如免疫球蛋白E水平升高等,也可能参与鼻息肉的发病。
2.鼻甲肥大:
炎症刺激: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炎症的长期刺激是导致鼻甲肥大的主要原因。
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可引起鼻甲黏膜的水肿和增生。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等,可导致药物性鼻炎,引起鼻甲肥大。
其他:如鼻中隔偏曲等鼻腔结构异常,可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引起鼻甲代偿性肥大。
四、诊断方法
1.鼻息肉:
前鼻镜检查:可见灰白色或淡红色荔枝肉样肿物,表面光滑,触之柔软,不易出血。
鼻内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到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诊断鼻息肉的重要方法。
鼻窦CT扫描:可以明确鼻息肉的范围、鼻窦的情况,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2.鼻甲肥大:
前鼻镜检查:可见鼻甲黏膜充血、肿胀,表面光滑或不平,触之较硬,对麻黄碱等血管收缩剂反应可不同,轻度肥大者可收缩,严重肥大者收缩不明显。
鼻内镜检查:可更清楚地观察鼻甲的形态、大小及有无其他病变。
鼻窦CT扫描:有助于排除鼻窦病变及了解鼻甲肥大的程度和范围。
五、治疗方法
1.鼻息肉:
药物治疗:对于初发较小的息肉,可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以减轻局部炎症,使息肉缩小甚至消失。对于伴有变态反应因素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白三烯调节剂等。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息肉较大或多发的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可同时开放鼻窦,以改善鼻窦的引流。
2.鼻甲肥大: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鼻甲肥大,可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减充血剂等药物,以减轻鼻甲黏膜的水肿,改善鼻腔通气。
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微波等,可使鼻甲组织缩小,但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鼻腔干燥、出血等。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鼻息肉:儿童鼻息肉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应尽量采取保守治疗,避免过早手术。因为儿童鼻腔和鼻窦尚未发育完全,手术可能会影响其发育。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鼻甲肥大:儿童鼻甲肥大多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有关。治疗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生理盐水洗鼻等。避免使用减充血剂,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2.老年人:
鼻息肉: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较差,手术前应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要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
鼻甲肥大: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充分考虑手术风险。
3.孕妇:
鼻息肉和鼻甲肥大: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加重鼻塞症状。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可采用生理盐水洗鼻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如需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