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应力性骨折风险,需从合理增加运动量、注意营养摄入、选择合适装备、关注身体状况四方面入手。合理增加运动量要逐步增加强度、保证运动多样性;注意营养摄入要充足摄入钙和维生素D、均衡其他营养;选择合适装备要选合适运动鞋和运动护具;关注身体状况要管理疲劳与疼痛、定期体检。
一、合理增加运动量
1.逐步增加强度
对于运动员、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运动强度应逐步增加。例如,跑步爱好者每周增加的跑步距离不宜超过原来的10%。研究表明,长期突然增加运动量会使骨骼承受过大压力,增加应力性骨折风险,而循序渐进的方式能让骨骼有适应过程,促进骨密度增加,增强骨骼抗压能力。
儿童和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也要遵循逐步增加运动强度的原则。比如学校体育课上,从简单的慢跑逐渐过渡到较长距离的跑步,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因为他们的骨骼还处于发育阶段,更需要合理的运动刺激来促进健康发育,同时降低应力性骨折风险。
2.保证运动多样性
不同的运动对骨骼的刺激部位不同,多样化运动可均衡骨骼受力。像跑步主要刺激下肢承重骨,而游泳则对全身骨骼的压力较为均匀。长期单一运动可能导致某些部位骨骼过度使用,增加应力性骨折几率。对于有不同运动爱好的人群,可交叉进行多种运动,如每周安排几天跑步、几天游泳和几天力量训练等。
女性在运动时尤其要注意运动多样性,因为女性本身骨量相对男性较低,多样化运动能更好地维护骨骼健康。例如女性可以结合瑜伽、跳绳等运动,瑜伽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和身体柔韧性,间接保护骨骼,跳绳则能有效刺激下肢骨骼。
二、注意营养摄入
1.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成年人每天应摄入800-1000毫克钙,青少年和孕妇等特殊人群需求更高。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例如,一杯250毫升的牛奶约含有300毫克钙。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成年人每天需摄入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可通过晒太阳(每天10-15分钟,暴露皮肤部位)、食用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鸡蛋等获取。研究显示,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能降低应力性骨折发生风险,因为钙能强化骨骼结构,维生素D帮助钙更好地被身体利用。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骨骼发育关键期,更要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儿童每天钙摄入量应达到800-1000毫克,青少年每天钙摄入量可达到1000-1300毫克。比如青少年可以每天喝2-3杯牛奶,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孕妇由于自身和胎儿对钙的需求增加,每天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1300毫克,同时要保证足够的维生素D摄入,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2.均衡其他营养
蛋白质也是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物质,每天应摄入适量蛋白质,如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0.8-1.2克蛋白质,可从肉类、蛋类、豆类等食物中获取。蛋白质是构成骨骼中胶原蛋白等成分的关键,缺乏蛋白质会影响骨骼的强度和韧性。
对于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原因,更要注意营养均衡。除了保证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摄入外,还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维生素K能帮助钙沉积在骨骼中,增强骨骼强度。老年人可以多吃一些西兰花、甘蓝等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
三、选择合适的装备
1.运动鞋子
不同运动应选择合适的运动鞋。跑步时要选择具有良好缓冲和支撑功能的跑鞋,根据自身足型(如扁平足、高弓足等)选择相应的专业跑鞋。合适的跑鞋能分散跑步时足部受到的冲击力,减少对下肢骨骼的压力。例如,缓冲性能好的跑鞋可以将跑步时足部受到的冲击力减少30%左右,长期穿着能有效降低应力性骨折风险。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选择合适的运动鞋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的足部还在发育中。要确保鞋子有足够的空间让足部正常发育,同时提供良好的支撑,避免因为鞋子不合适导致足部受力不均,进而影响下肢骨骼健康。比如儿童在运动时,如果鞋子过小,会限制足部血液循环和正常运动,增加应力性骨折风险。
2.运动护具
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或易受伤的运动项目时,如篮球、足球等,佩戴合适的护具能起到保护作用。例如篮球运动中佩戴护膝,可以减少膝关节在运动中受到的冲击和扭转力,保护膝关节周围骨骼和软组织。研究表明,佩戴护膝能使膝关节承受的冲击力降低20%-30%,有效降低膝关节应力性骨折的发生几率。
女性在运动时,根据运动项目选择合适护具也很关键。比如进行网球运动时佩戴护腕,能保护手腕骨骼和关节,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手腕应力性骨折。同时,女性在选择护具时要注意尺寸合适,过紧的护具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保护作用。
四、关注身体状况
1.疲劳与疼痛管理
当身体出现疲劳感时,要及时休息,避免过度训练。因为过度疲劳会使身体对骨骼的保护能力下降,增加应力性骨折风险。例如运动员在连续高强度训练后,身体疲劳时继续训练,骨骼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承受范围,就容易发生应力性骨折。如果出现局部疼痛,尤其是在运动后出现的持续疼痛,要引起重视,可能是骨骼发出的预警信号,应及时停止相关运动,进行检查。
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在运动后出现肢体疼痛,家长要密切关注。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情况,家长要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影响孩子正常活动,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排除应力性骨折等问题。
2.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等相关体检项目,尤其是对于有应力性骨折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运动员、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绝经后女性等。通过骨密度检查可以了解骨骼健康状况,早期发现骨量减少等问题,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流失加快,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能更早发现骨密度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儿童和青少年也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骨骼发育情况。通过体检可以了解身高、骨龄等指标,评估骨骼发育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影响骨骼健康的问题,如营养不良、激素分泌异常等,并进行干预,保障骨骼健康发育,降低应力性骨折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