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低冲击性运动、肌肉力量训练、减重)、物理治疗(热敷、冷敷、电疗)、辅助器具使用(拐杖/助行器、膝关节支具);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有关节镜手术(适用于特定情况及术后康复)、截骨术(针对力线不良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终末期患者有效但有风险)。
一、非药物治疗
1.运动疗法
低冲击性运动:对于膝关节炎患者,游泳是很好的低冲击性运动方式,能在减轻膝关节负重的同时锻炼肌肉力量。研究表明,坚持规律游泳的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不运动者。此外,慢走也是可行的运动方式,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速度,但要避免长时间快走或在不平整路面行走,以免加重膝关节负担。
肌肉力量训练: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力量训练有助于稳定膝关节。例如坐姿腿伸直练习,坐在椅子上,将腿伸直抬起,保持几秒钟后放下,重复进行;靠墙静蹲也是常用方法,背部靠墙,膝关节弯曲成90度左右,保持一定时间,注意膝关节不能超过脚尖,避免对膝关节造成过大压力。不同年龄的患者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次数,年轻人可适当增加训练量,老年人则要循序渐进。对于有肥胖问题的患者,减轻体重能显著减轻膝关节负重,从而缓解膝关节炎症状。
2.物理治疗
热敷:热敷可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一般可使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皮肤感觉异常的人群,要特别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
冷敷:在膝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冷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在膝关节上,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3-4次。但对于患有雷诺病等血管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冷敷,避免引起血管痉挛等不良后果。
电疗:包括低频电刺激、中频电疗等,可通过电流刺激缓解膝关节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低频电刺激能兴奋神经肌肉,减轻肌肉痉挛;中频电疗则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同电疗方法的适用情况和效果在临床研究中有相关报道,在治疗时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电疗方式。
3.辅助器具使用
拐杖或助行器:对于膝关节疼痛较严重、行走困难的患者,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可以减轻膝关节的负重,帮助患者更稳定地行走。选择合适高度的拐杖或助行器很重要,一般来说,使用拐杖时,腋窝与拐杖顶部应保持2-3厘米的距离,行走时拐杖与健侧脚同时迈出。对于老年人平衡能力较差的情况,使用助行器可能更为安全。
膝关节支具:膝关节支具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撑和稳定性,在膝关节炎症较重或需要康复训练时使用。例如,可调节的膝关节支具能根据患者膝关节的恢复情况调整固定角度和力度,帮助患者保持膝关节的良好alignment(排列),促进康复。对于儿童膝关节炎患者,选择儿童专用的膝关节支具,要确保其舒适性和安全性,避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可以缓解膝关节的疼痛和炎症,但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一些研究表明,NSAIDs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例如布洛芬等NSAIDs药物,在临床中常用于膝关节炎的对症治疗,但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可能会加重胃肠道溃疡风险。
2.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等,有研究显示氨基葡萄糖可以改善膝关节软骨的代谢,一定程度上延缓膝关节炎的进展。氨基葡萄糖通过补充关节软骨基质成分,促进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从而对膝关节软骨起到保护作用。对于老年膝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氨基葡萄糖可能有助于维持膝关节软骨的健康,但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了解自身是否适合使用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3.糖皮质激素:对于膝关节炎症状严重、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能迅速减轻膝关节的炎症和疼痛,但多次注射可能会对关节软骨产生一定不良影响,所以要严格掌握注射指征和次数。例如,一般每年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不宜超过3-4次,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对药物的反应来决定是否使用。
三、手术治疗
1.关节镜手术
适应证:适用于膝关节内有游离体、半月板损伤或滑膜病变等情况的膝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关节镜可以清晰观察膝关节内部结构,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取出游离体、修整损伤的半月板、清理病变的滑膜等。对于年轻的膝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可以在较小创伤下改善膝关节症状,提高关节功能。例如,对于因半月板损伤导致膝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患者,关节镜下半月板修整或缝合手术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术后康复:关节镜手术后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早期要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康复训练,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进度可能不同,年轻人康复能力相对较强,康复进度可以适当加快;老年人则需要更缓慢、谨慎地进行康复训练,防止过度活动导致膝关节损伤加重。
2.截骨术:适用于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室病变为主,且膝关节力线不良的膝关节炎患者。通过截骨手术纠正膝关节的力线,可使膝关节的负荷分布更均匀,从而减轻病变间室的压力,缓解症状。例如,对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高位胫骨截骨术可以将力线从内侧间室转移到外侧间室,延缓关节退变进程。该手术的效果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后决定是否采用。
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终末期膝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当膝关节病变严重,经过保守治疗和其他手术治疗无效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年龄较大、膝关节严重畸形和功能丧失的患者,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假体松动等,术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和随访。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通过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药物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