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鸣是耳部常见症状,由听觉系统感音神经部分障碍引起,发病机制涉及神经病变和血管因素,临床表现有耳鸣特征及伴随症状,相关检查包括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需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并结合辅助检查,鉴别需区分传导性和客观性耳鸣,治疗有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情况需特殊对待。
一、定义
神经性耳鸣是指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情况下,患者主观上感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耳部常见症状。它是由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障碍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一)神经病变因素
1.螺旋神经节细胞退变:随着年龄增长,螺旋神经节细胞会逐渐发生退变,这可能导致神经性耳鸣的发生。研究发现,老年人中神经性耳鸣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与螺旋神经节细胞随年龄退变密切相关。
2.听神经损伤:头部外伤、耳部手术损伤等因素可能导致听神经受损,从而引发神经性耳鸣。例如,一些耳部肿瘤手术可能会意外损伤听神经,进而出现耳鸣症状。
(二)血管因素
1.血管痉挛:供应内耳的血管发生痉挛时,会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比如,情绪紧张、焦虑等因素可能导致血管痉挛,使内耳缺血缺氧,引发神经性耳鸣。
2.血管粥样硬化:老年人由于血管壁逐渐出现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加,内耳血液灌注不足,也容易出现神经性耳鸣。有研究表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中神经性耳鸣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
三、临床表现
(一)耳鸣特征
1.声音特点:耳鸣的声音多样,可为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有的患者耳鸣声音比较单一,有的则比较复杂,如同多种声音混合在一起。
2.持续时间:耳鸣可持续存在,也可间断出现。部分患者是持续性耳鸣,而有些患者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出现耳鸣,如安静环境中更明显,活动时有所减轻。
(二)伴随症状
1.听力下降:部分神经性耳鸣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尤其是一些因听神经损伤或内耳病变导致的神经性耳鸣,听力下降可能较为明显。例如,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人群,既可能出现耳鸣,也可能伴有听力下降。
2.眩晕:少数神经性耳鸣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这可能与内耳平衡器官受到影响有关。比如,梅尼埃病患者除了有反复发作的眩晕外,往往也伴有神经性耳鸣和听力下降。
四、相关检查
(一)听力学检查
1.纯音听阈测试:通过该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明确是否存在听力下降以及听力下降的程度和频率范围。例如,如果测试发现患者在某一频率范围内听力阈值升高,提示该频率对应的听觉功能受损。
2.声导抗测试:主要用于检查中耳的功能状态,如鼓膜的顺应性、鼓室压力等。神经性耳鸣患者的声导抗测试结果通常在正常范围内,但可以辅助排除中耳病变导致耳鸣的可能。
(二)影像学检查
1.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帮助排查颅内是否有病变,如听神经瘤等。听神经瘤是引起神经性耳鸣的一个重要颅内病变原因,通过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等情况。例如,当发现听神经有异常增粗、占位等情况时,要高度怀疑听神经瘤导致的神经性耳鸣。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详细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耳鸣出现的时间、频率、声音特点、伴随症状以及是否有耳部疾病史、外伤史、噪声暴露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或生活,这对于判断噪声性耳鸣有重要意义。
2.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耳部检查,观察外耳道、鼓膜等情况,排除外耳道耵聍栓塞、中耳炎等耳部疾病导致的耳鸣。同时进行全身系统检查,了解是否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可能引起神经性耳鸣,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3.结合辅助检查:依据听力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例如,纯音听阈测试显示有听力下降,MRI排除了颅内占位性病变等,从而明确神经性耳鸣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传导性耳鸣:主要是由于外耳道堵塞、中耳病变等导致声音传导障碍引起的耳鸣。通过耳镜检查发现外耳道有耵聍堵塞或中耳有炎症等病变,声导抗测试显示中耳功能异常,可与神经性耳鸣鉴别。例如,外耳道耵聍完全堵塞时,取出耵聍后耳鸣可消失,而神经性耳鸣一般不会因取出耵聍而缓解。
2.客观性耳鸣:较为少见,是由于头部血管或肌肉产生的声音被自身听到所致。可通过听诊器检查,在耳部能听到与心跳同步的搏动声等,与神经性耳鸣相鉴别。
六、治疗与康复
(一)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等。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同患者的用药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对于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神经性耳鸣患者,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但这也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需格外注意。
(二)非药物治疗
1.耳鸣掩蔽疗法:利用耳鸣掩蔽器产生与患者耳鸣声音频率相近的掩蔽声,来掩蔽耳鸣。例如,对于蝉鸣声的耳鸣,可以使用频率相近的窄带噪声掩蔽,帮助患者缓解耳鸣症状。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慢性神经性耳鸣患者有一定效果,尤其适用于耳鸣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的患者。
2.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耳鸣的不良认知和应对方式,减轻耳鸣对心理的影响。比如,让患者认识到耳鸣虽然困扰,但并非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缓解因耳鸣带来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对于有心理因素参与的神经性耳鸣患者,认知行为疗法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于成年患者,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七、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神经性耳鸣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儿童神经性耳鸣的原因可能与先天性内耳发育异常、感染等有关。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异常表现,如是否出现抓耳、对声音反应异常等情况。对于儿童神经性耳鸣,要谨慎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法,如通过安抚儿童情绪、改善生活环境等方式,同时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
(二)老年人
老年人是神经性耳鸣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血管、神经等方面的退变较为明显。在治疗上,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药物选择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同时,要关注老年人因耳鸣导致的睡眠障碍、心理问题等,帮助老年人调整生活方式,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必要时给予心理支持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