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受多因素影响,骨折部位血供破坏是重要原因,头下型等骨折类型、明显移位等骨折情况不利愈合,复位质量差、固定方式不当、术后康复不佳等治疗因素有影响,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自身因素也起作用,儿童有一定重塑能力但严重损伤也不愈合,老年人愈合能力差,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愈合弱,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及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增加不愈合风险。
一、骨折部位的血供因素
股骨颈骨折后,骨折部位的血供破坏是导致不愈合的重要原因。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它只供应股骨头少量血液,仅能维持股骨头凹部的血供;二是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进入股骨头;三是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发自股深动脉,在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滑膜反折处,分为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和干骺端下侧动脉进入股骨头。骺外侧动脉是旋股内侧动脉的终末支,供应股骨头2/3-4/5区域的血液,一旦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极易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骨折不愈合。例如,头下型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容易完全中断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对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使股骨头严重缺血,发生不愈合的概率大大增加。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血供相对成人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但如果损伤严重也可能影响愈合;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等因素,在同等程度骨折时,血供恢复可能相对缓慢;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会影响血管的功能,进一步影响骨折部位血供,增加不愈合风险;有既往髋部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本身血供基础就差,骨折后更易出现不愈合。
二、骨折类型与移位程度
1.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按骨折线部位可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头下型骨折愈合最差,不愈合率较高;经颈型次之;基底型骨折由于骨折线位于股骨颈基底,血供破坏相对较小,愈合概率相对较高。例如,头下型骨折时,骨折线完全切断了股骨头的主要血供来源,骨折端难以获得有效的血液供应来促进愈合。在不同性别中,女性可能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更容易发生头下型等不利于愈合的骨折类型;年龄方面,老年人骨质疏松,骨质强度下降,更易发生头下型等不稳定骨折类型;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等会影响骨质质量,也会使骨折类型向不利于愈合的方向发展;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本身骨质量差,骨折后不愈合风险增加。
2.移位程度:骨折移位越明显,骨折端接触面积越小,血供破坏越严重,越不利于骨折愈合。严重移位的股骨颈骨折,骨折端之间的间隙大,血肿机化、骨痂形成等愈合过程难以正常进行。对于儿童患者,虽然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明显移位的骨折也会阻碍正常的愈合过程;女性在妊娠、绝经后等特殊时期骨密度变化,移位骨折后愈合相对困难;长期卧床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骨折部位的力学环境,加重移位骨折不愈合的风险;有骨折复位不良病史的患者,即使最初骨折移位不明显,但复位不佳也会影响愈合,增加不愈合的可能性。
三、治疗因素
1.复位质量:骨折复位不满意,如复位后仍存在明显的骨折端间隙、成角或旋转畸形等,会影响骨折端的接触和稳定,阻碍骨痂生长,导致不愈合。例如,股骨颈骨折复位时如果没有达到解剖复位,骨折端无法良好对合,愈合过程受到阻碍。不同年龄患者对复位质量的要求和自身的恢复能力不同,儿童相对更容易通过自身调节适应一定程度的复位不良,但长期来看仍影响功能;女性在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下,复位后愈合对复位质量要求更高;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等会影响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降低复位后愈合的可能性;有既往骨折复位失败病史的患者,再次复位时更需精准,否则易出现不愈合。
2.固定方式:内固定材料选择不当或固定不牢固,会使骨折端不稳定,影响骨折愈合。例如,内固定物强度不够或固定位置不佳,不能有效维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导致骨折端微动,不利于骨痂形成。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选择内固定物时需要更考虑骨质量情况,否则易出现固定不牢固;女性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加重,内固定选择和固定效果对愈合影响更大;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内固定后愈合受影响,需要更谨慎选择固定方式;有内固定失败病史的患者,再次固定时需综合评估多种因素以提高愈合概率。
3.术后康复:术后康复不当,如过早负重或康复锻炼不合理,会干扰骨折愈合过程。过早负重会使骨折端承受应力,导致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影响愈合。儿童术后康复需要更谨慎,根据生长发育情况逐步进行康复锻炼;女性在产后等身体特殊时期,康复需考虑身体恢复状况;有不良康复习惯的患者,如自行过度活动等,会增加不愈合风险;有神经系统疾病等导致活动受限但又需康复的患者,康复计划制定需更个性化,避免影响骨折愈合。
四、患者自身因素
1.年龄:儿童股骨颈骨折后有一定的自愈和重塑能力,但如果损伤严重也可能不愈合;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代谢缓慢,骨折愈合能力下降,不愈合发生率较高。例如,儿童头下型骨折可能通过自身生长发育部分修复,但仍有不愈合的情况;老年人即使进行了良好的治疗,由于骨生成能力减弱,骨折不愈合概率相对儿童和中青年更高。
2.性别: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加重,骨折愈合能力相对男性较弱,尤其是在股骨颈骨折后,不愈合风险相对较高。女性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骨代谢变化也会影响骨折愈合;而男性如果有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影响骨质量,增加不愈合风险,但总体女性在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影响下更易出现股骨颈骨折不愈合。
3.生活方式:长期吸烟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尼古丁等成分会收缩血管,减少骨折端的血液供应,不利于愈合;酗酒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质疏松,降低骨的强度和愈合能力,增加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缺乏运动的人骨量相对较少,骨折后愈合能力也较差。例如,长期吸烟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端血供受影响,愈合过程缓慢甚至不愈合;酗酒者骨折后,骨代谢紊乱,难以正常形成骨痂。
4.基础疾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高血糖环境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不利于骨折部位的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从而影响骨折愈合;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本身骨质量差,骨折后愈合困难;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血液循环本身可能存在问题,骨折后进一步影响骨折端血供,增加不愈合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骨折后,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伤口愈合和骨折愈合都受到抑制,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概率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即使骨折复位固定良好,也因骨生成能力不足易出现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