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滑膜炎是因膝关节受损伤、感染等因素致滑膜炎症反应的疾病,病因包括创伤、感染、免疫、退行性病变、代谢性疾病等,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休息、物理、药物)和手术,预防要运动防护、避免劳损、及时治相关病。
一、定义
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因膝关节受到损伤、感染或其他因素刺激,导致滑膜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滑膜是膝关节内的一层薄而柔润的结缔组织膜,起着分泌滑液、营养关节软骨和润滑关节等重要作用,当滑膜出现炎症时,会影响其正常功能。
二、病因
1.创伤因素
急性创伤:如膝关节扭伤、骨折等急性损伤,可能直接导致滑膜受损,引发炎症。例如,运动中突然的扭转动作可能使膝关节滑膜受到过度牵拉或挤压,从而引起急性滑膜炎。对于运动员等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此类创伤导致膝关节滑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慢性劳损:长期的过度使用膝关节,如长时间跑步、登山、跳舞等,会使滑膜反复受到摩擦和刺激,逐渐发生慢性炎症。一些职业因素导致膝关节长期处于劳损状态的人群,如矿工、重体力劳动者等,更容易患上慢性膝关节滑膜炎。
2.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膝关节受到细菌侵袭,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可引起化脓性滑膜炎。这种情况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例如,皮肤感染灶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膝关节滑膜,引发感染性炎症。
结核感染:结核菌感染膝关节滑膜,可导致结核性滑膜炎。此类情况在有结核病史或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更易发生,结核菌会在滑膜内繁殖,引起慢性炎症反应。
3.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膝关节滑膜,引发免疫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滑膜组织,导致滑膜炎症持续存在。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膝关节滑膜,使滑膜出现增生、水肿等炎症表现。
4.其他因素
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软骨发生退变,滑膜也会相应出现退变,导致膝关节滑膜炎。老年人由于膝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滑膜受到刺激后容易发炎。
代谢性疾病:如痛风,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膝关节滑膜内,可引起炎症反应。痛风患者在饮酒、食用高嘌呤食物后,容易诱发膝关节滑膜炎发作。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膝关节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急性损伤引起的滑膜炎疼痛往往较为剧烈,而慢性炎症导致的疼痛相对较缓,但会持续存在。例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在受伤后立即出现膝关节剧烈疼痛,而慢性滑膜炎患者可能只是感到膝关节隐隐作痛,活动后疼痛加重。
肿胀:滑膜炎症会导致滑膜分泌滑液增多,同时吸收障碍,引起膝关节肿胀。肿胀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膝关节明显肿大,皮肤发亮。比如,化脓性滑膜炎患者膝关节肿胀往往较为明显,皮肤温度可能升高。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患者可能出现屈伸困难、下蹲或行走不便等情况。例如,滑膜炎患者在上下楼梯时可能会感到困难,难以完全伸直或弯曲膝关节。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如感染性滑膜炎)、膝关节局部皮温升高、乏力等全身或局部症状。
2.体征
压痛:膝关节周围可有明显压痛,压痛部位通常与病变滑膜的位置相关。例如,髌上囊处压痛提示滑膜可能有炎症。
浮髌试验阳性:医生通过浮髌试验可以检查膝关节是否有积液。方法是患者仰卧,伸直膝关节,放松股四头肌,检查者一手挤压髌上囊,使关节液积聚于髌骨后方,另一手轻压髌骨,若感觉到髌骨有浮动感,则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膝关节内有较多积液。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膝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以及压痛部位、浮髌试验等体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膝关节滑膜炎。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X线可观察膝关节骨质情况,排除骨折、骨质增生等其他病变,但对于滑膜炎本身的诊断价值有限,主要用于辅助鉴别其他疾病。例如,可发现膝关节是否有骨质破坏、关节间隙是否变窄等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膝关节滑膜的情况,如滑膜是否增厚、关节腔积液的多少等,是诊断膝关节滑膜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MRI可以明确滑膜炎症的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对于感染性滑膜炎,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例如,化脓性滑膜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往往提示白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血沉、C-反应蛋白(CRP):这些指标可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的程度,滑膜炎患者往往血沉加快、CRP升高。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血沉和CRP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让滑膜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都需要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例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应制动膝关节,必要时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
物理治疗
冷敷:在滑膜炎急性发作期,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滑膜的渗出。但需要注意,冷敷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冻伤皮肤。
热敷:在滑膜炎慢性期或缓解期,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例如,慢性劳损引起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热敷可以缓解滑膜的慢性炎症。
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膝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超短波治疗通过电磁场作用于膝关节,加速滑膜炎症的吸收;红外线照射则可以温热膝关节组织,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缓解膝关节滑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此类药物可能有胃肠道刺激等副作用,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尤其是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伴发膝关节滑膜炎的患者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但需要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
玻璃酸钠注射液:向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可润滑关节、保护关节软骨、减轻滑膜炎症。对于骨关节炎合并膝关节滑膜炎的患者,玻璃酸钠注射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一般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几周。
2.手术治疗
滑膜切除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滑膜增生明显的患者,可考虑行滑膜切除术。例如,长期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经多种保守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且滑膜增厚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滑膜,以缓解症状。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等,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六、预防措施
1.运动防护
合理运动: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活动膝关节等,使身体和膝关节适应运动状态。运动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过度用力和突然的扭转、跳跃等动作。例如,跑步时要保持正确的步态,避免急停急转。对于运动员等专业人群,要进行科学的训练,避免运动损伤。
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穿着合适的运动鞋,提供良好的膝关节支撑和缓冲。例如,跑步时选择具有良好减震功能的跑鞋,打篮球时佩戴合适的护膝等,减少膝关节受到的冲击和损伤。
2.避免劳损
注意工作姿势:对于长期从事伏案工作或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的人群,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定时改变体位,避免膝关节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下工作。例如,长时间站立的工作者可以适当活动膝关节,促进血液循环。
控制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容易导致膝关节劳损和退变。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可降低膝关节滑膜炎的发生风险。例如,体重超标的人群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增加有氧运动等方式减轻体重,减轻膝关节的压力。
3.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膝关节滑膜的影响。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规律服用抗风湿药物,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对膝关节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膝关节。
一旦出现膝关节的外伤等情况,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伤情加重引发滑膜炎。例如,膝关节受伤后要及时进行冷敷、制动,并尽快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之,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病情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人群在预防和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