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异物感的常见原因包括局部因素(炎症、新生物、其他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精神心理因素)。应对措施包括就医检查(详细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针对不同原因处理(局部炎症、新生物、全身因素引起的分别处理)。不同人群(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咽喉异物感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需防异物残留,成年人要注意生活习惯,老年人需警惕肿瘤等并兼顾基础疾病。
一、咽喉异物感的常见原因
(一)局部因素
1.炎症
咽炎:急、慢性咽炎都可能导致咽喉异物感。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炎症刺激咽喉部黏膜,使其充血、肿胀,从而产生异物感;慢性咽炎则可能与长期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用嗓过度等因素有关,咽喉部黏膜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分泌功能紊乱,也会出现异物感。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患慢性咽炎的概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且更容易出现咽喉异物感。
扁桃体炎:急、慢性扁桃体炎也可引起咽喉异物感。急性扁桃体炎多由病原微生物,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炎症波及扁桃体周围组织,导致咽喉部不适,产生异物感;慢性扁桃体炎则是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扁桃体隐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成慢性炎症,扁桃体肿大,刺激咽喉部,引起异物感。
2.咽喉部新生物
息肉:如声带息肉、咽喉部乳头状瘤等。声带息肉多与长期用嗓过度有关,发声不当或过度发声,导致声带黏膜损伤,形成息肉,息肉可引起咽喉异物感,尤其是在发声时症状可能更明显;咽喉部乳头状瘤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肿瘤生长在咽喉部,会占据空间,引起异物感。
囊肿:如会厌囊肿等,囊肿生长在咽喉部,会使患者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堵塞感。
3.其他局部因素
咽喉部异物残留:如果有鱼骨、鱼刺等异物卡在咽喉部,会直接引起明显的异物感,这种情况在进食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细嚼慢咽,或者儿童口含小物件玩耍时容易发生。
茎突过长:茎突过长综合征是由于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刺激邻近血管神经而引起的咽喉部异物感、咽痛等症状,多见于成年人。
(二)全身因素
1.消化系统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反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黏膜,引起咽喉异物感。尤其是在卧位、夜间睡眠时更容易发生反流,因为此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胃酸等胃内容物更容易反流。有研究显示,约50%-7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出现咽喉部异物感等咽喉症状。
食管疾病:如食管狭窄、食管癌等,食管病变可能导致吞咽困难,同时也可能引起咽喉部的异物感,尤其是食管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等症状。
2.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甲状腺肿大可能压迫咽喉部,导致异物感;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患者可能出现黏液性水肿,累及咽喉部时也会有异物感等不适症状。
3.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症、抑郁症等:在这些精神心理疾病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躯体化症状,其中咽喉异物感较为常见。例如,焦虑症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堵塞,且这种异物感可能会随着情绪的波动而加重或减轻。
二、针对咽喉异物感的应对措施
(一)就医检查
1.详细问诊
医生会询问患者咽喉异物感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咽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反酸、烧心等)、既往病史(如是否有咽炎、胃食管反流病、甲状腺疾病等病史)、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饮酒、用嗓情况等)等。对于儿童患者,还会询问其近期是否有口含小物件的情况等。
2.体格检查
一般会进行咽喉部的视诊,观察咽喉部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扁桃体是否肿大、有无新生物,会厌是否正常等;对于怀疑有茎突过长的患者,可能会进行触诊等检查。
3.辅助检查
喉镜检查:包括间接喉镜、纤维喉镜、电子喉镜等,可以直接观察咽喉部的黏膜、声带、会厌等部位的情况,明确是否有新生物、炎症等病变。例如,纤维喉镜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咽喉部的细微病变,对于诊断咽喉部异物、息肉、肿瘤等有重要价值。
胃镜检查:对于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疾病引起咽喉异物感的患者,胃镜检查是明确食管病变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情况,判断是否有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癌等病变。
甲状腺超声等检查:对于怀疑甲状腺疾病引起咽喉异物感的患者,甲状腺超声可以了解甲状腺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情况,有助于诊断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结节等疾病;必要时还可能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等。
(二)针对不同原因的处理
1.局部炎症引起
咽炎
急性咽炎: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多饮水、注意休息,可使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片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需注意患者的过敏史等情况。
慢性咽炎:首先要去除诱因,如戒烟、戒酒,避免接触空气污染环境,纠正用嗓过度等不良习惯。可以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保持咽喉部清洁;也可使用一些咽喉含片,如西瓜霜含片等,缓解咽喉异物感等症状。
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多采用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给药)。如果患者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可给予退热等对症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如果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但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如每年发作急性扁桃体炎4-5次以上,或引起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并发症等情况。
2.咽喉部新生物引起
息肉:声带息肉如果较小,可先进行保守治疗,如禁声休息,同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等,促进息肉消退;如果息肉较大,一般需要在支撑喉镜下进行手术切除。咽喉部乳头状瘤则需要手术切除,对于HPV感染相关的乳头状瘤,术后还需要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囊肿:会厌囊肿一般需要手术切除,可在支撑喉镜下进行囊肿切除术。
3.全身因素引起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减少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食物的摄入。药物治疗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还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反流。
精神心理因素:对于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咽喉异物感,需要进行心理评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必要时可配合使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但药物使用需要谨慎,尤其对于儿童患者,应优先考虑非药物的心理干预措施。
三、不同人群咽喉异物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点
儿童出现咽喉异物感可能更常见于咽喉部异物残留,因为儿童好奇心强,口含小物件玩耍时容易将异物卡在咽喉部。另外,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也可能因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咽炎等疾病导致异物感,且儿童表述可能不太清晰,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儿童是否有拒食、哭闹、流涎等异常表现。
2.注意事项
家长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避免儿童口含小物件。如果儿童出现咽喉异物感相关症状,如哭闹、拒食等,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尝试用喝醋等不科学的方法处理,以免加重异物损伤。同时,儿童患病时,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如使用药物时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二)成年人
1.特点
成年人出现咽喉异物感可能与生活习惯关系更密切,如长期吸烟、饮酒、用嗓过度等容易引起咽炎等疾病导致异物感;而胃食管反流病在成年人中也较为常见,尤其一些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的成年人更容易患胃食管反流病,进而出现咽喉异物感。
2.注意事项
成年人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用嗓、规律饮食等。如果出现咽喉异物感,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对于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咽喉异物感,要正确对待自身的情绪状态,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三)老年人
1.特点
老年人出现咽喉异物感需要警惕咽喉部肿瘤等病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肿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咽喉异物感的诊断和治疗。
2.注意事项
老年人出现咽喉异物感时,就医要及时,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包括喉镜、胃镜等检查,以排除肿瘤等严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例如,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等情况。同时,家属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老年人配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