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区别为定义与发病部位、发病机制、并发症。
1.定义与发病部位
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部位的消化性溃疡,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这个部位黏膜较薄,且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直接侵袭,容易发生溃疡。
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角、胃窦、贲门和裂孔疝等部位的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胃黏膜长期暴露于胃酸和胃蛋白酶中,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引发溃疡。
2.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胃排空加快导致十二指肠球部接触胃酸的时间增加,黏膜易受损。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重要因素,它可破坏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机制。
胃溃疡主要是胃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减弱,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削弱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使得胃酸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相对增强。
3.并发症
十二指肠溃疡常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出血时可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穿孔时会突然出现剧烈腹痛,疼痛迅速蔓延至全腹。
胃溃疡除出血、穿孔外,还可能发生癌变,虽然癌变几率较低,但仍需警惕。若胃溃疡患者出现疼痛节律改变、体重减轻等症状,应及时进行检查。